31名受试者接受第一针艾滋病疫苗结果2014年揭晓

2012-08-21 11:52 · buyou

此次我国采用的是“核酸疫苗与重组天坛痘苗联合免疫艾滋病疫苗”,作用为“预防HIV感染”。两者相比,死疫苗相对更安全,但造价很高;活疫苗安全性不如死疫苗,但造价低。整个试验和观察周期将在64周至80周内完成,结束后,再由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对所有受试者的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最快将在2014年年中公布。

发现艾滋病31年后,首个用于未受感染人群预防的药物在今年7月16日被美国FDA批准上市。10天后结束的第19届世界艾滋病大会上,首位被治愈者现身,人们看到了控制艾滋病疫情的曙光。

记者从北京佑安医院获悉,我国科技重大专项艾滋病疫苗Ⅱ期临床试验已于上周在该院启动,首批31名受试者已接受第一针注射。

  

进展

防艾疫苗将验证有效性

防艾疫苗将验证有效性与费用高昂的艾滋病治疗药物相比,打几针之后就不需再打的艾滋病疫苗更经济有效。

中国疾控中心与国药中生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采用新方法,联合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艾滋病疫苗,该疫苗在“十一五”期间完成了Ⅰ期临床试验,显示安全性良好,免疫原性强,可诱导受试者产生抗艾滋病病毒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Ⅱ期试验将进一步验证其免疫原性,即是否有效。这是国际上首次使用复制型活病毒载体研制的艾滋病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目前已有31人注射第一针。

此次艾滋病疫苗研究的专家组表示,艾滋病是人类目前面临的最严重的公共卫生威胁之一。尽管全球艾滋病的防治经费在逐年增加,HIV感染的药物治疗在不断推广,艾滋病的流行趋势仍然超出了人们的估计。

据介绍,到2009年底,全球约有3330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截至2010年底,我国现存HIV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约76万,仅2010年,我国艾滋病新发感染数约为4.8万,死亡1.4万。按照我国防艾计划,到2015年底,存活的感染者和病人数控制在120万左右。专家组表示,目前,我国艾滋病流行增长趋势明显,高危人群中的艾滋病流行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且开始向一般人群扩散,局部地区艾滋病发病和死亡的高峰期已来临。

专家组坦言,虽然我国自主研发的艾滋病疫苗已入二期临床试验阶段,但与1998年发布的《中国预防和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提出的“在2010年前研制出针对我国流行毒株的艾滋病疫苗并完成临床试验的目标”相比,已经晚了两年。

方向

中国防艾疫苗打组合拳

为了“对症下药”,DNA疫苗是根据云南省HIV阳性的静脉吸毒者的血液“量身定做”的。

此次我国采用的是“核酸疫苗与重组天坛痘苗联合免疫艾滋病疫苗”,作用为“预防HIV感染”。由HIV-1DNA疫苗和重组痘苗病毒(以下简称DNA疫苗和“痘苗”)艾滋病疫苗两个组份组成,前者在人体内建筑免疫屏障作用,后者则对该屏障进行加固。

“不论是艾滋病感染者的抗病毒治疗,还是结核病患者的治疗,都是采用联合用药的”,参与此次试验的北京佑安医院医师夏炜说,为了增强免疫效果,此次艾滋病疫苗采用的也是联合注射,这是我国“国家级”艾滋病疫苗与国外最大的不同之一。受试者先接种3针DNA疫苗,每针间隔一个月,随后根据随机分组,在不同的间隔时间后注射“痘苗”,这样能“显著增强诱导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比单独用DNA疫苗免疫有优势”。

专家组介绍,全球范围内,艾滋病疫苗已经有20余年的研究历史,疫苗形式主要包括传统疫苗(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病毒样颗粒、合成肽疫苗、蛋白亚单位疫苗、DNA疫苗、活载体疫苗,但至今未成功的原因是因每种试验都有着明显的劣势。而一支成功、将大范围推广使用的疫苗需要“100%的安全,100%的有效”。

我国此次试验的艾滋病疫苗正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摒除了其他方法的缺点。为了“对症下药”,其中DNA疫苗是根据云南省HIV阳性的静脉吸毒者的血液“量身定做”的,从实验感染的外周血单核细胞中提取前病毒DNA,经过扩增基因组并测序后得到。

载体

天花痘苗返岗担防艾重任

通过基因技术,将艾滋病毒片段截取下来,放在治疗天花的疫苗载体上,培养出新疫苗。

1980年,WHO正式宣布全球范围内已消灭天花,中国作为天花曾流行的大国,天坛株痘苗病毒的功绩不可磨灭。此次研制的艾滋病疫苗中,“痘苗”正是复制型天坛株病毒。

为何选用“退休”逾30年的天花疫苗?此次试验的课题组负责人邵一鸣教授表示,我国的艾滋病疫苗研究不重复国外已有的路线,因此利用我国老一辈科学家发明的痘苗为载体研制了艾滋病疫苗,这是在目前全球进行的100多个实验中从来没有过的新载体。与国际上使用过的其它天花疫苗相比,我国已连续10多年生产痘苗,其严重毒副反应发生较少,安全性有保证。

据介绍,艾滋病疫苗有“活疫苗”和“死疫苗”两类。死疫苗在人体内不会繁殖,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减少,活疫苗则在人体内分裂繁殖,效果强得多,也持久得多。

两者相比,死疫苗相对更安全,但造价很高;活疫苗安全性不如死疫苗,但造价低。我国此次研究并试验的是活疫苗:通过基因技术,将艾滋病毒片段截取下来,放在治疗天花的疫苗载体上,培养出新疫苗。与死疫苗相比,活疫苗“较低的造价”有利于成功后的推广使用。

安全

鼠兔猴亲身验证疫苗安全

试验结果显示,猴子们的身体里已经生成了抵御艾滋病病毒的有效屏障。

此次投入到Ⅱa期试验的艾滋病疫苗是否安全?这在小鼠、家兔、恒河猴等动物身上得到了验证。在此期试验的终极目标——对艾滋病病毒的有效免疫性也已在这些与人体相近的动物身上得到了初步证实。

对12只恒河猴的试验显示,与只注射DNA疫苗和只注射痘苗的实验组相比,采用“3+1”方法的实验组免疫效果明显,对该组猴子的“体检”评估显示,3针DNA疫苗后再加入关键一针——“痘苗”后,猴子们的免疫反应明显增强,其抗体阳转率及细胞免疫反应阳性率均为100%。这意味着,猴子们的身体里已经生成了抵御艾滋病病毒的有效屏障。

就安全性而言,受试的动物们从一般状态、解剖和病理、血液学、血清学等多个方面接受的体检显示,试验后“身体情况良好”,体重和食欲也未受任何影响。

动物试验证实100%安全,为人体注射和扩大试验范围奠定了基础,“除了可能出现的局部不良反应外,对受试者没有任何损伤”,研究组相关负责人表示,疫苗Ⅰ期试验的48名受试者没有出现任何不良反应,Ⅱ期试验中,将对受试者进行密切随访,哪怕一次感冒或瘦了几斤,观察人员都会记录下来,随后再评判是否因注射疫苗导致。

北京佑安医院参与此项目的医师夏炜介绍,此次临床试验中,将针对安全性指标和免疫原性指标两部分对受试者进行随访和观察并最终评估,前者包括接种反应、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后者为受试者出现的与疫苗接种相关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阳性率等近20项指标。

方式

防艾DNA乘“电车”到岗

专家表示,至今为止,大多数单纯DNA疫苗的临床试验显示其免疫原性较弱,诱导产生的免疫应答仍不足以达到预防或治疗性的效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目前的DNA疫苗多通过简单的肌肉注射途径进行免疫,通俗来说,注入方式的不恰当直接导致疫苗中的有效成分被投送到人体内的指定地点的成功率很低,这样,自然难以在体内筑起一道避免艾滋病病毒侵袭的“保护墙”。

而以电为传播媒介或可突破这一失败窘境。研究组表示,近年来在体电脉冲技术在DNA疫苗领域的应用不断增多,国外研究表明其可以显著地增强DNA疫苗在动物体内所诱导的免疫反应。因此,为进一步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在此次试验中,特选取其中一组受试者进行电脉冲式注射。该组受试者中,前3支DNA疫苗采取“电脉冲”方式,在通过电脉冲施加形成的电场中,DNA中的质粒将被“顺畅无阻”地输送至受试者的细胞中。

10秒左右,肩负着“抵御艾滋病病毒”使命的DNA“战士”就会成功进入受试者体内,开始防御之战。

结果

2014年公布疫苗试验结果

整个试验和观察周期将在64周至80周内完成,结束后,再由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对所有受试者的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最快将在2014年年中公布,如果疫苗的免疫原性得到证实,那么国家相关卫生部门经过评估后,将进入该疫苗临床试验的Ⅱb阶段,或扩大受试人群,证实其在人群中的效果,如性活跃期的年轻人等。

据了解,如果疫苗的三期临床试验都成功了,艾滋病疫苗产品就可以上市使用。

“虽然国际上目前进入到人体二期试验的艾滋病疫苗寥寥无几,我们算是其中的佼佼者,但这并不意味着最后的成功和商业开发使用。”佑安医院感染科主任张彤说,至少要经历三期试验后才能知道是否有市场推广价值,现在不能妄加评论疫苗一定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