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预测前后十年全球药品市场容量与增长情况的变化。按市场分,我们可以发现整个增长的贡献主要来自于新兴医药市场,发达国家市场只有美国和日本呈正增长,欧洲国家基本上处于零增长甚至负增长。将发达市场的典型代表美国,和新兴市场的典型代表中国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在2005-2010五年间,中国药品市场对世界药品市场增长贡献率为15%,2011-2015五年间,贡献率预计扩大到27%。而规模最大、体量最大的美国市场,却与中国市场情况相反,2005至2010五年间,美国药品市场对世界药品市场增长贡献约为25% ,但2011-2015五年间跌到15%。可见,单从增长上来看,中国对于全球医药市场的发展有着相当的重要性。
在第一届仿制药发展论坛上,IMS首席咨询顾问严尚军表示,根据IMS艾美仕市场份额数据分析,预计美国2015年将占有全球医药市场份额的31%,看似虽大,但较2005年的46%来看还是有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就是新兴市场增长过于迅猛,导致其份额下降。
从IMS艾美仕市场表现排名看,2005年时排名前六均为发达国家,中国排名第七,2010年中国紧随日本跃居第三,从体量上来讲,目前中国与日本差距小于一年的增长量,已经非常接近。因此,预计2015年以前,中国会超越日本上升到全球第二。由此可见,新兴医药市场的崛起导致全球药品市场版图处于剧烈变动期。
中国药品市场的增长驱动力与阻力
中国药品市场预计在今后5年保持16%的年增长率,2016年规模达到1430亿美元。面对增长稳定、充满潜力的中国药品市场,它的推动因素是什么、面临的阻力又有些什么呢?
IMS艾美仕分析,增加国民药品支出、推动中国药品市场稳定增长的驱动力主要有政府对于医疗健康领域的关注、医疗保险等扩大覆盖人群、新产品上市扩大给药选择面、城市人口老龄化和人类寿命延长导致的疾病集中发病等。
同时,不可忽视的,中国药品市场也面临这来自各方面的增长阻力,例如:发改委的降价政策和招投标令、基药制度的推出与执行、2010年中国开始规范抗生素使用、主要城市医院的预算控制等。
全球仿制药市场迅速增长
根据IMS艾美仕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全球药品市场约8700亿美金,2015年将增长到11500亿美金。这2800亿美金的增长差值中,仿制药将有500亿美金的贡献。同时回顾过去5年,仿制药的增长率高于全球药品整体增长率,差距约为4%-8%,而其市场份额在2011年甚至超过50%。可见,仿制药是推动全球药品市场增长不容小觑的因素和市场契机。
挖掘仿制药增长迅速的最主要因素,可以发现,目前原研药研制费用正在不断快速上涨,然而研发产出却并未同步增长,这导致原研药市场增长落后于仿制药。
以美国市场为例,其最大的制药企业均是《美国制药工业市场调研协会》会员,如阿斯利康、葛兰素、赛诺菲、罗氏以及辉瑞制药等。他们的研发费用在过去的15年里持续攀升,而最终获批产品数量却不多,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甚至相距甚远。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八十年代以后医学空白领域减少,每个领域都有了开拓性药物的存在。再创新需要找新的药物靶点,这有赖于基础生物学、基础医学上的进一步突破。第二个原因是,缺少革命性靶点而转向me-too药的趋势, FDA审批这类药时更关注疗效和综合考虑, 因而导致原研药增长速度越来越慢且越来越难。
面对这样的状况,一些企业选择了制造仿制药。同时美国市场会出现这样一个现象: 一个专利药到期后,特别是普药,仿制药立刻上市,导致几周内丢失大部分市场份额。对比原研药持续产出比例根本与此不能相比。
按国家来看仿制药市场,美国不仅在全球制药工业里是规模最大,在仿药领域里也是如此。2005年,美国市场占全球仿制药市场的36%,2011年占32%,2015年预计将占31%,虽然美国市场稳定的维持其巨大的全球市场份额,然而整体趋势依旧走低,且其它发达医药市场国家在市场份额上基本也都处于走低或保持态势。再看新兴市场,表现最为突出的还是中国,2005年中国占全球仿药市场7%,到2011年达到15%,达到5年间市场份额翻一番。巴西从2005年榜上无名至2011年以6%的市场份额跃居第三。印度也从2005至2011年有1%的涨幅,新兴医药市场国家动力不容忽视。
全球仿制药市场渗透率
将专利期过期后市场份额被仿药占据的比例作为量化指标,分析各国的仿制药市场发育程度。成熟度最高的依旧是美国,接近90%。在美国市场,一个原研药专利过期,其市场份额瞬间就被仿药瓜分。比如著名治疗忧郁症药物百忧解,专利过期后2周后便丢失了80%多的市场份额,形成了这类市场鲜明的特点。其他发达国家的仿制药渗透率低于美国,具有更长久的潜力。
反观中国市场,从未出现美国市场那样原研药到期仿制药迅速占领市场的现象。其专利期过期后市场份额被仿药占据的比例甚至低于日本(日本为24%)。如肿瘤类药物的特药类相对做得较好,由于原研药药价非常高,所以留下较大利润空间,仿制药低价入市照样有利润,这类仿制药的成功推动了一些国内企业的发展。另一个现象在普药类,这个方向仿制药市场份额相比特药要低很多,比如诺华的高血压类药物洛汀新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但至今在领域里的份额还是很大。
如果分析一些大型制药公司的表现,可以看到在过去十年里,像诺华、赛诺菲、礼来率先进入了仿制药行业。随后,辉瑞、阿斯利康、葛兰素、罗氏、雅培等制药巨头也纷纷进入。这其中,诺华把仿制药作为一个非常大的战略重点。山德士通过一串的收购成为全世界最大的三家仿制药公司之一。而雅培,通过收购专门做仿制药的苏威制药设立成熟产品部门专注于仿制药。由此,我们可知相当一部分制药巨头都或早或晚的驻足于仿制药领域。不过,一个有趣的现象是,这些巨头参与的仿制药在发达市场都表现不错。唯有在中国出现了水土不服,跟国内企业比,表现差强人意,远不像在原研药领域那样呼风唤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