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方案优化、伦理审查、试验准备和受试者招募等程序后,我国科技重大专项艾滋病疫苗Ⅱ期临床试验8月14日在北京佑安医院启动,这是国际上首次使用复制型活病毒载体研制的艾滋病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因而受到国际艾滋病疫苗界的高度重视。
艾滋病疫苗研究全球科技界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目前国际上多个国家正在采用不同方法进行研究。作为我国科技重大专项的重点研究领域,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支持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国药中生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采用新方法,联合研制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DNA—天坛痘苗复合型艾滋病疫苗,该疫苗在“十一五”期间完成了Ⅰ期临床试验,显示安全性良好,免疫原性强,可诱导受试者产生抗艾滋病病毒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今年3月下旬,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了该艾滋病疫苗Ⅱ期临床试验申请,在不久前盖茨基金会发表的备受关注的8个全球艾滋病疫苗名单中名列第五。
该课题组专家邵一鸣教授告诉记者,此次临床试验的主要目标是进一步评价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并确定疫苗的免疫程序,以利于在随后的临床试验中检测疫苗的有效性。
DNA—天坛痘苗复合型艾滋病疫苗是一个立足于我国自有技术储备,在我国科学家研发的天坛株天花疫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艾滋病疫苗,与包括欧美在内的大多数国家所用天花疫苗不同。该疫苗在国际上首次使用天坛株活疫苗作为艾滋病疫苗的载体,是区别于国际上绝大部分团队使用死疫苗和非复制型疫苗载体,具有突出的创新性。
据邵一鸣教授介绍,艾滋病疫苗有“活疫苗”和“死疫苗”两种类型。死疫苗在人体内不会繁殖,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减少,活疫苗则会在人体内分裂繁殖,效果强得多,也持久得多。两者相比较,死疫苗相对更安全,但造价很高;活疫苗安全性不如死疫苗,但造价低。
在过去几十年里,国际艾滋病疫苗研究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为了安全性而导致疫苗免疫能力不强。邵一鸣教授团队采用经过我国数亿人经过几十年验证安全有效的痘苗“天坛株”为疫苗载体,及确保了疫苗的安全性,也提高了疫苗的免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