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本土的明星公司华大基因去年12月18日披露招股申请书,华大基因拟登陆创业板,发行不低于4000万股股票,欲募集资金17.32亿元。作为基因测序的龙头,华大基因上市估值可能达到1000亿规模。
未来又一造富神话即将上演,对于市场期许的千亿市值,3月17日在深圳创新研究院智库报告厅登台开讲的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在回答证券时报记者提问时很坦言,“市值是一个虚拟的东西,大家来看看华大能够给社会、给投资者带来什么,我们股民们说了算,我说了不算。”
就市场预计华大基因最快将于2017年登陆创业板,汪建表示并不知道明确的上市时间。“上市的时间好象不归我管,现在证监会也不接受我的询问和拜访,所以我不知道。”汪建笑称。
作为深圳这些年崛起的新生代公司之一,华大基因早已名声在外。自1999年成立以来,华大基因先后完成了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国部”(1%,承担其中绝大部分工作)、国际人类单体型图计划(10%)、第一个亚洲人基因组图谱(“炎黄一号”)、水稻基因组计划等多项基因组研究工作,现在已经建立了大规模测序、生物信息分析、克隆微生物、农业基因组等技术平台。
去年底正式启动IPO的华大基因,随之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3月17日在深圳创新研究院智库报告厅,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围绕“创新发展新思维——产业嫁接论”这一最新研究课题登台开讲。
作为深圳本土成长的明星企业,汪建把华大基因的成长史总结为从“扛洋枪打洋仗”到“扛土枪打洋仗”。原来,2010年华大从美国基因测序仪器公司illumina购入128台高通量测序仪,使其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基因测序机构,从此被称为“测序工厂”、基因界的“富士康”。
“看起来耀武扬威,其实是受制于人,说得不好听就是一个劳务输出,发了很多的论文,设备是人家的,消耗品是人家的,干了半天还是人家的本事大。”汪建笑称,这几年华大基因是“扛洋枪打洋仗”。
2013年,华大完成对美国测序仪生产商CG的收购,从而具备二代基因测序仪的生产能力。“通过并购,自力更生、消化吸收,国产化,终于今天可以说我们是’扛土枪打洋仗’”。汪建举了一组3个月前的数字,华大基因人类全基因组测序做了10万人,占全球30%;出生缺陷基因测序已经做了100万人,占全球31%;耳聋基因测序也做了100万人。
谈到深圳未来的发展,汪建认为存在三大短板,第一是教育、第二是医疗,第三是基础科研。在他看来,目前深圳填补三大短板的方式都是引进移植外来院校机构,但无论是新建的院校,还是合办的医院,都未能发挥预期的优势和效果。
“回顾深圳的产业发展历史,从八十年代的房地产业的王石等,到后来任正非等IT硬件英雄,到互联网的英雄,到今天最前沿的制造业,哪个不是深根于深圳这块沃土上成长起来。现在非得逼着他们往别的地方嫁接,为什么不跟这些根深蒂固具有极强创新意识的企业嫁接呢?”因此,汪建提出的“产业嫁接论”,是依托深圳本土成长的一批高科技企业,嫁接上未来深圳发展的短板,“花3、5年就能够长出新的增长模式,新的创新模式,新的产业模式。”汪建说。
在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理事长张思平看来,产业嫁接有更深含义。他表示,“产业嫁接论”,可以充分发挥深圳市场经济的优势,制造环境,小苗长大苗,大苗长起来以后嫁接,围绕深圳现有的企业进行整合重组,再造几个腾讯、华为、华大。“这才是深圳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最主要方向”。张思平说。
花絮
谈房价:价格严重偏离价值 宁愿一直租房
“我是“四无”,无房,无车,还没户口,没西装,但是我没污染啊。”3月17日,在深圳创新研究院开讲的汪建,谈到深圳人最关心的“房事”,他毫不犹豫的抛下了“四无”结论。
191亿元是华大基因2015年上半年的估值,华大基因一旦上市,市盈率按200倍正常估值算,市值超千亿也是可能的。但作为华大基因董事长的汪建却对高房价深恶痛绝,他表示深圳房屋价格已经严重偏离价值,宁愿长期租房也不买房。
“我不需要房子,我是中国最穷的富人,我什么都没有。但是我是中国最富的穷人,我什么都不缺。我不光没房,我还没车,我搬家三个大包就走了。”汪建笑称,自己一双鞋从35度到零下35度,永远两条快干裤,永远的户外服装,走遍全世界从来没有用过拉杆箱。“我经常一出差就是地球转一圈、两圈,从南到北,都是4到5万公里,时差和温差巨大,我永远是这一套(衣服)。第一个是显摆我身体好,第二个是显摆我与众不同,其实就是偷懒,我的快干衣晚上洗一下2小时干了。”
汪建作为公司董事长,他在公司甚至没有一个单独的办公室,而是使用和所有人一样的格子间。“我的办公室全深圳最大,我的汽车全深圳最大,因为我的办公室2400平方米,不过坐了400个人,我跟大家混在一块。”话音刚落,汪建就从口袋掏出一张公交车票,坐公交出行的汪建,果不其然也是坐着深圳最大的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