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韩国西南地区的医生开始利用超声波检查早期甲状腺癌。随着该技术的传播,这项服务随后扩展到全国范围内,政府倡议并用该疗法对其他癌症进行检测。成千上万的人花费30~50美元进行体检。在韩国,检测甲状腺癌症的个人随之暴增,从1999年的每10万人中的5人,上升到2011年每10万人中有70人进行检测。2/3确诊的人切除了甲状腺,终生依赖药物,然而这两种方法都存在风险。
人们希望这些昂贵、广泛使用的公共卫生项目能够挽救生命,但结果并非如此。甲状腺癌是当前韩国最普遍的癌症之一,但该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已趋于稳定,每10万人中有1人死亡。一些医生认识到这一点,在2014年建议停止甲状腺癌扫描,但韩国甲状腺联合会——内分泌学家和甲状腺外科医生专业协会却坚持认为,扫描和治疗是基本的人权。
在韩国和很多地方,检测早期癌症的想法已经成为一种不可动摇的信念。这种对癌症检测的盲目信任,就是证明人类生物学和行为学观点可对个人产生持续性影响的一个案例——甚至也包括科学家在内,即便当科学证据已经证明一些观点是错误的,他们依然会坚持。“科学家认为他们的看法往往是客观的,不会相信一些传言等虚构的谬论。”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大脑和思维卡夫研究所所长Nicholas Spitzer说。然而事实上他们会相信。
正如体检确实会在一些癌症病例中拯救生命那样,这些谣言的花朵经常发芽于事实的种子,然后以人类的欲望或焦虑为土壤生长,比如对死亡的恐惧。它们会带来伤害,例如让人们追逐不必要的治疗,或是在未经验证的药品上花钱。它们还会通过让科学家分心或是垄断资金,阻碍或阻止有前途的研究项目。而驱散这些谬论却非常棘手。
科学家应该戳穿这些谬误,他们还承担着阻止新谣言产生的责任,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研究神经科学和教育学的专家Paul Howard-Jones说:“我们需要在更深的层次上了解它们是如何形成的,它们的影响为何如此普遍、永久。”
一些危险的谣言经常到处传播,比如接种疫苗会导致自闭症、HIV病毒不会导致艾滋病等等。还有一些谣言虽然严重程度较低,但是也在害人、榨取金钱、扰乱科学事业,或是让科学家心神不宁。日前,《自然》杂志就向人们介绍了5个难以杀灭的谬论:
谬论1:体检会挽救所有癌症患者
定期体检可能对一些存在风险的癌症带来益处,比如肺癌、结肠癌等,但是这种情况并不适用于所有症状。尽管如此,一些患者和医生仍然在狂热地拥护着他们的观点。
认为早期诊断会挽救生命的观点起源于20世纪初,当时医生认为,越早发现肿瘤并对症治疗,会得到越好的治疗结果。随后的逻辑跳跃认为,肿瘤发现得越早,生存几率就越高。“从孩提时代开始,我们就被教导说,应对癌症要尽早发现与切除。”美国癌症学会首席医学官Otis Brawley说。
但甲状腺癌、前列腺癌和乳腺癌等大型随机临床试验证据表明,早期发现并不像宣传的那样能够挽救生命。例如,科克伦协作组织对341342名参试者进行的5个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发现,体检并不能显著降低因前列腺癌导致的死亡率。
“人们似乎会愿意相信,如果早期发现癌症一定会有益处。但是绝非如此。”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Anthony Miller说。曾检测出癌症并进行切除治疗的患者会觉得他们的生命被挽救了,而这些人的经历让错误的概念不断强化。而且肿瘤学家还经常争论,常规体检会给老年病和其他风险因素带来好处。
改变行为习惯是棘手的。新罕布什尔州达特茅斯卫生政策和临床实验研究所的Gilbert Welch 说,与合理饮食、坚持运动的建议相比,人们宁愿遵循每年体检的建议。“医生和患者经常会认为体检有益健康,但是他们罹患癌症的风险并不会因此降低。”
谬论2:抗氧化剂好而自由基坏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教授Denham Harman首先提出衰老是由自由基——体内积累的形成代谢副产物并致使细胞被破坏的活性分子——导致的。随后,很多科学家都认为自由基会导致衰老,而抗氧化剂(中和自由基的分子)则会延缓衰老,有益健康。到上世纪90年代,很多人都在服用抗氧化食品补充剂,比如维生素C和β胡萝卜素。
21世纪初期,科学家试图通过实验解开自由基与抗氧化剂同健康关系的谜题,他们发现经过基因编辑产生多余自由基的小鼠寿命和普通小鼠一样长,而那些经过基因编辑后生成过多抗氧化剂的小鼠则没有普通小鼠活得长。
这是首个不支持抗氧化剂的研究结论,研究一开始很难发表。自由基理论“就像我们试图要扼杀的一种理论。我们不断给小鼠体内注入自由基,但它们就是不死。” 伦敦大学学院的David Gems说,他在2003年开始发表不支持抗氧化剂的成果。随后,一项人体研究表明,抗氧化补充剂会阻止运动带来的健康效应,而另一项研究则发现它们会导致更高的死亡率。
然而,这些研究结果未能阻止全球抗氧化剂市场日益扩大的步伐,相关产品从食品饮料一直蔓延到牲畜饲料添加剂。据推测,全球抗氧化剂市场将会从2013年的21亿美元增长到2020年的31亿美元。“这里非常混乱。”Gem说,“抗氧化剂的概念之所以和衰老相关联,是因为它受到很多追逐商业利润者的驱动。”
谬论3:人脑异常大
人脑超乎寻常的认知能力被认为是大脑进化的最高峰。这种优势经常被归结为和人体比例相比,人脑大小异乎寻常的大,而且其神经元浓度和支撑细胞(即神经胶质)也更多。
“人脑遵守尺度缩放的规则,人类拥有比例增大的灵长类大脑。”乔治·华盛顿大学生物人类学家Chet Sherwood说。尽管大量论文、评论和教科书经常说,人类大脑拥有1000亿个神经元,但是更加精确的测量表明,这一数字接近860亿。因此1000亿的说法可能是舍入误差,但多出的140亿个神经元大约相当于两个猕猴的大脑。
科学家表示,人类大脑和其他灵长类动物在另外一些方面存在不同,智人进化出了大脑皮层(大脑中参与思维及语言功能的部分),神经结构发生了独特的变化,大脑其他区域的功能也发生了变化。
谬论认为,人脑之所以独特是因为大量的神经元,而对其他可能存在的大脑差异却鲜有研究,Sherwood说。他指出,比如关于能量代谢、大脑细胞发育速率和神经元的大范围连接等问题的研究都很少。“在这些地方都能找到人类大脑的差异,它们似乎和人脑神经元的整体数量并没有联系。”他说。
目前该领域正在进行探索。比如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人脑连接组计划以及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蓝脑计划等,它们都在试图通过大脑的连接模式而不是大小来研究大脑功能。
谬论4:以喜欢的方式教学成绩更好
人们把很多其他神秘特质也归功于人类异常大的大脑。其中的神秘特质之一是,当以人们喜欢的方法授课时,他们会学得更好。比如一名语言学习者通过语言说明和语言指令学得更好,而偏好视觉学习者可以更有效地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这个谬论的核心有两个真理作支撑:很多人对他们接受信息的方法存在偏好;证据表明当教师以多种感知觉方式呈现信息时,可以得到更好的教学成绩。但是当加上人们愿意学习并以独特的方式学习之后,这个概念就成了谬论。
“学习方式并不是完全没有缺点,事实上它也存在情感偏见和主观意愿。”Howard-Jones说,和糖、色情电影以及电视一样,“你喜欢的不一定永远对你有利”。荷兰开放大学教育信息学家Paul Kirschner说。
谬论5:人口数量呈指数增加
人口过多的恐惧从1798年托马斯·马尔萨斯的预测开始,他推测未来呈指数增长的人口将会导致饥荒和贫困。
但是人口数量以前、现在都没有呈指数增长,而且未来也不会如此,纽约洛克菲勒大学人口学家Joel Cohen说,全球人口现在仅以1965年之前1/2的速率增长。今天,全球人口约为73亿,2050年将达到97亿左右。然而,一些观点所主张的人口增长将会导致末日来临的观点一直都在传播。例如,著名物理学家Albert Bartlett曾作过1742次关于人口呈指数增长及其从1969年开始带来巨大灾难的讲座。
未来,全球人口仍然拥有足够的粮食。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告,全球粮食生产增长速度已超过人口增长速度。例如,仅人们生产的谷物就能够满足100亿~120亿人的需要。然而,饥饿和营养不良仍然会在全世界范围内存在。这是因为大约55%的粮食会用于饲养牛,制作燃料以及其他材料或是被浪费掉,Cohen说。而所拥有的粮食也不可能平均分配,富人拥有绝大多数,而穷人则占有少量。“所以,人口过多并非真是人口过多,实际上是个贫困问题。”来自一家智库——美国企业研究所的统计学家Nicholas Eberstadt说。
一旦谬论产生,它会永远待在那里。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一次设法消除谬论的做法都会导致人们对其产生更大的依恋。“谬论几乎很难清除。”Kirschner说,“你越想证伪它,它往往会变得越顽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