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巴西坚果事件
巴西坚果中有一种富含甲硫氨酸和半胱氨酸的蛋白质2S albumin。为提高大豆的营养品质,1994年1月,美国先锋(Pioneer)种子公司的科研人员尝试了将巴西坚果中编码蛋白质2S albumin的基因转入大豆中。
但是,他们意识到一些人对巴西坚果有过敏反应,随即对转入编码蛋白质2S albumin的基因的大豆进行了测试,发现对巴西坚果过敏的人同样会对这种大豆过敏,蛋白质2S albumin可能正是巴西坚果中的主要过敏原。于是先锋种子公司取消了这项研究计划。此事却被说成是“转基因大豆引起食物过敏”。
该事件也是迄今所发现的唯一因过敏而未被商业化的转基因食品案例。实际上,国际上已有关于产生过敏反应的食品及其有关基因的清单。在研究转基因作物时,研究人员首先不能采用这些过敏性食品的基因。对转基因作物制造的新蛋白质,需对其化学成分和结构与已知500多种过敏原作对比,如果具有相似性,也将会被放弃。
另外,对外源基因形成的新蛋白要进行消化速度检测,如果不能快速地被消化,也不能供食用。
2普斯泰事件
普斯泰(Pusztai)事件被认为是引爆转基因农作物安全性激辩的舆论转折点。
1998年,苏格兰Rowett研究所的科学家阿帕得·普斯泰(Arpad Pusztai)通过电视台发表讲话,称他在实验中用转雪花莲凝集素基因的马铃薯喂食大鼠后,大鼠“体重和器官重量严重减轻,免疫系统受到破坏”。此言一出,即引起国际轰动,欧洲因此掀起反转基因食品热潮。时隔不久,普斯泰的实验遭到了质疑。实际上,普斯泰是在尚未完成实验,并且没有发表数据的情况下,就贸然通过媒体向公众传播其结论。他研究的转基因马铃薯是由他自己构建的,在当时根本没有上市的可能,不存在宣传实验的任何紧迫性。英国皇家学会对普斯泰事件高度重视,组织专家对该实验展开同行评审。
1999年5月,评审报告指出普斯泰的实验存在6个方面的失误和缺陷:
①不能确定转基因与非转基因马铃薯的化学成分有差异;
②对食用转基因马铃薯的大鼠,未补充蛋白质以防止饥饿;
③供实验用的动物数量少,饲喂几种不同的食物,且都不是大鼠的标准食物,欠缺统计学意义;
④实验设计差,未作双盲测定;
⑤统计方法不当;
⑥实验结果没有一致性。
不久之后,Rowett研究所宣布普斯泰提前退休,该研究所不再对其言论负责。
3转基因玉米事件
法国分子内分泌学家Seralini及其同事在2009年第7期《国际生物科学学报》上发表文章,讨论给老鼠喂食三种孟山都(Monsanto)公司转基因玉米的实验和分析结论。文中指出,老鼠在食用转基因玉米三个月后,其肝、肾和心功能均受到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
该文章发表后,很快便受到了一些同行科学家及监管机构的批评。最大的质疑是Seralini等的实验结果并非建立在亲自对老鼠进行独立实验的基础之上,文中进行统计分析的数据来自于孟山都公司之前的实验,他们仅仅是用不合适的、不被同行使用的统计方法对数据作了重新分析。
法国生物技术高级咨询委员会指出,该论文仅仅列出了数据的差异,并没有给予生物学或毒理学上的解释,而且这种差异只是反映在某些实验用老鼠和某个时间点上,因此不足以说明问题。澳大利亚新西兰食品标准局通过对Seralini等论文数据的调查分析指出,此论文的统计结果与组织病理学、组织化学等方面的相关数据之间缺乏一致性,且没能给予合理解释。该机构同时认为,喂食转基因玉米后老鼠表现出的差异性是符合常态的。
早在2007年,Seralini及其同事就曾对孟山都公司转基因玉米的原始实验数据作过统计分析,得出过与2009年那篇论文类似的结论。当时他们的工作就被一些科学家和监管机构认为存在着大量的错误和缺陷。来自美国、德国、英国和加拿大的6位毒理学及统计学专家组成同行评议组,对Seralini等及孟山都公司的研究展开复审和评价,并在《食品与化学品毒理学》上发表评价结果。专家评议组认为,Seralini等对孟山都公司原始实验数据的重新分析,没有产生有意义的新数据来表明转基因玉米在三个月的老鼠喂食研究中导致了不良副作用。
2007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兽医学教授约尔根·泽特克(Juergen Zentek)领导的研究小组,对孟山都公司研发的抗除草剂转基因玉米NK603和转基因Bt抗虫玉米MON810的杂交品种进行了动物实验。在经过长达20周的观察之后,泽特克发现转基因玉米对老鼠的生殖能力存有潜在危险。
事实上,关于转基因玉米是否影响老鼠生殖的问题,共进行了三项研究,而仅有泽特克负责的其中一项发现了问题。该研究结论发布时,尚未经过同行科学家的评审,泽特克博士在报告时自己都表示,其研究结果很不一致,显得十分初级和粗糙。两位被国际同行认可的专家John DeSesso和James Lamb事后专门审查及评议了泽特克博士的研究,并独立地发表申明,认定其中存在严重错误和缺陷,该研究并不能支持任何关于食用转基因玉米MON810和NK603可能对生殖产生不良影响的结论。
孟山都公司的一名科学家在审查时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此外,欧洲食品安全部评价转基因安全性的专家组对泽特克的研究也发表了同行评议报告,认为根据其提供的数据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泽特克教授研究中所涉及的两个转基因玉米品种被世界上20余家监管部门认定是安全的。泽特克具有缺陷的研究造成了对转基因玉米安全性的判断失误,而其研究结果的迅速、广泛传播,则可能造成公众对转基因作物的误解。
4俄罗斯转基因食品事件
2010年4月16日,俄罗斯广播电台俄罗斯之声以《俄罗斯宣称转基因食品是有害的》为题报道了一则新闻,该新闻称,由全国基因安全协会和生态与环境问题研究所联合进行的试验证明,转基因生物对哺乳动物是有害的。
负责该试验的Alexei Surov 博士介绍说,用转基因大豆喂养的仓鼠第二代成长和性成熟缓慢,第三代失去生育能力。俄罗斯之声还称“俄罗斯科学家的结果与法国、澳大利亚的科学家结果一致。当科学家证明转基因玉米是有害的,法国立即禁止了其生产和销售”。
但是实际上,法国政府并没有对转基因食品的生产和销售下禁令,恰好相反,欧盟已经于2004年5月19日决定允许进口转基因玉米在欧盟境内销售。此外,该新闻报道的一些提法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推敲。
转基因食品的发展展望
转基因作为一项新兴的生物技术,利用基因工程改良的作物在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增强植物耐旱、抗寒、抗盐碱,提高植物抗病虫害等诸多方面都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转基因食品是一个有巨大市场潜力的产业。
从长远看,今后全球人口还将快速增长,为此粮食产量必须增加才能解决世界人口的吃饭问题。而随着城市化程度的提高,耕地面积不断的萎缩,加剧了世界的粮食危机。利用基因工程改良农作物,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此外,利用转基因动物和转基因微生物生产食品和医药(特别是在生产活性物质方面)也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它们的产业化规模和范围也将会迅速扩大。
但是,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是困扰它发展的关键问题。从已展开的争论来看,它涉及了经济、政治、社会、伦理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内容。用科学的方法,公正地评价它的安全性,给公众一个明确的答复是决定转基因食品能否健康发展的根本。因此,一些国家在加强转基因食品管理的同时,正投入巨大的财力和物力开展它的安全性评价研究工作,整个国际社会都在翘首等待这一研究工作的最终结论。
备注:本文由科学出版社刘四旦摘编自曹小红主编《食品安全与卫生》(2013年6月第一版)一书。内容略有删减,标题为编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