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便银行:志愿者与患者的“双料福音”

2014-10-21 06:00 · 陈莫伊

据外媒报道,美国首家粪便银行OpenBiome是专门为医院提供粪便样本的非营利性组织,为该组织“生产”粪便的志愿者每天可获得40美元的报酬。我们不禁要问,捐粪便赚钱真的这么容易么?粪便银行究竟有什么意义呢?谁又来管理它呢?本文为大家一一揭晓答案。


据英国《都市日报》10月16日报道,美国马萨诸塞州首家粪便银行OpenBiome是专门为医院提供粪便样本的非营利性组织,其创办人为麻省理工大学博士后马克·史密斯(Mark Smith)。为该组织“生产”粪便的志愿者每天可获得40美元(约合人民币245元)的报酬,福利十分诱人。

只要你年龄为50岁以下,每日固定排便,就符合做一名捐献者的要求。“粪便银行”的目标人群主要是年轻人,因为他们通常更加健康。这里的捐赠者平均年龄大约在30岁上下。

作为美国唯一一家独立的粪便银行,自2012年开业以来,OpenBiome一直致力于收集、检测粪便,并且已经成为多家医院的粪便样本提供者。


Mark Smith

粪便银行的意义何在?

为让人体的消化系统与免疫系统正常运作,肠道需要有天然细菌维持平衡。然而,因治疗需要,抗生素会杀光所有细菌,其中包括有益菌,这会打乱体内平衡,使胃肠道容易受到“困难梭状芽孢杆菌”的侵入,从而造成感染。困难梭菌感染每年可导致1.4万美国患者死亡。由于抗生素耐药问题愈发严重,这种肠道感染也变得更加难治和容易复发。

在这种情况下,因人体所排出的粪便含大量有益菌,粪便移植成为治疗的新选择。此外,这种手术的成本也比抗生素治疗要低。研究显示,粪便移植可为每位病患平均节省1.7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0.4万元)。  

为了保证治疗效果,既需要粪便提供者拥有健康的肠道菌群,又需要保证粪便新鲜以维持细菌的活性,而“粪便银行”就是在这样的需求下应运而生的。

粪便银行的发展前景


如今美国大医院与卫生系统都有自己的粪便存储机构,但许多独立开业的医生与医院没有,史密斯创立的“粪便银行”就是把粪便以每份250美元(约合人民币1531元)的价格卖给它们。

以往的粪便移植往往需要插管灌肠,实施过程对患者不够友好。考虑到当前病人只能通用结肠镜或管道将粪便输入体内,十分痛苦。目前,该组织正与美国多家医院共同合作研发粪便胶囊。该胶囊的制成无疑将是病人的一大福音。

此前,哈佛医学院和马赛诸塞州综合医院的研究者们使用来自健康捐献者的冷冻粪便做成口服药丸,成功缓解了一些艰难梭菌感染患者的腹泻症状。研究者发现,口服大便药丸缓解感染症状的效果十分喜人。但出于目前只是小型的研究,还需要对这种药物的安全性进行进一步的评估。

粪便银行如何管理?

“粪便银行”项目听起来十分美好,不过在类似医疗服务的监管方面依然存在不少争议。

如何对粪菌移植进行恰当的评估和监管,这是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面临的一大难题。目前,FDA对粪菌移植的态度实际上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允许医生在常规治疗无效的艰难梭菌感染患者身上自由执行移植,而明确的管理规范至今尚未出台。

今年2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发布了一个新的粪便移植指南草案。FDA认为,患者或者医生应该明确知晓谁是粪便的捐献者。现在,FDA的草案正在征求反馈意见,这一领域未来将如何走上规范化道路目前仍不得而知。

花絮:捐粪便其实并不容易


提供50g粪便即可让一名患者获得治疗

捐粪便换钱听起来容易,但其实过程十分繁琐。为确保粪便质量合格,捐献者必须首先填写由120个问题组成的调查问卷,交代自己的既往病史、旅行经历以及近期使用抗生素情况。接下来还要进行粪便检查,确保肠道菌群健康、不含高危病原体。然后,还要抽取血样,进行甲乙丙型肝炎、艾滋病等传染病检查。全套筛查下来大约要花上1000美元,所幸“粪便银行”会承担全部费用。

筛查合格之后,捐献者可以在60天内进行频繁的捐献,在此期间,捐献者需要每周至少来机构4次。每成功捐献一份样本,捐献者就可以得到40美元报酬。一次采集的粪便标本通常可以用于4~5位患者的治疗。

备注:本文综合自国际在线、环球网以及果壳网

推荐阅读:

JAMA:大便药丸成功治疗肠道感染 或将代替粪便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