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京:被“续挂”的党外代表人士

2014-02-03 11:04 · 123456

程京是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教授、医学系统生物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生物物理专业及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博士生导师。作为一名民建党派的人士,

9名挂职高层次党外代表人士中,程京是唯一一个被“续挂”的。在结束头一年半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的锻炼后,经管委会申请,这位清华大学教授,同时也是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将延长挂职时间一年,继续留任管委会副主任。

“留住程教授,也是留住了信息和资源。”管委会组织部长王宗刚感慨,人才实在可贵。

为筹备国家生物银行项目,程京(左一)赴美国费莱德·哈金森癌症研究中心考察

程京对挂职机会的珍惜不言而喻。过去的一年半里,他宁愿每次来回花上3个小时,奔波于昌平自己的工作室和亦庄开发区生物医药园之间,也要坚持实地办公、走访企业。“以前搞研究、做学问、搞企业,都是一个领域的专门工作。在政府挂职,以官员的身份参与政府管理,是实实在在地参政议政,了解国情民意。”程京解释。

走马上任后的头一桩事,程京对亦庄生物医药园进行了全面摸底,并很快提出针对性建议。他认为从现实出发,规划设计、产业布局方面能做的已经不多,自己挂职的工作重点应该放在吸引优质项目入区,以及为新区的生物医药企业多提供信息、资源和政策服务方面。

管委会主任张伯旭当即认可了他的想法。程京马不停蹄,重点走访了泰德制药、百泰生物等20多家园区重点生物制药企业,详细了解各家的生产、经营和研发情况,并结合自己的学科背景、业务关系、行业地位和影响力,扮演起了牵线搭桥的“红娘”角色。

在泰德制药,程京了解到该公司生产的氟比洛芬巴布膏对于治疗关节炎很有疗效,可是作为处方药,受物价审批和医保等政策因素影响,一直未能进入医院。身为民建北京副主委的程京,通过民建内部渠道,联系到了民营的北京永林骨科医院。由他牵线,永林医院与泰德制药的高层坐在了一起,氟比洛芬巴布膏很快进入了永林医院,开始为广大患者服务。

此外,2011年园区内建立的生物医药企业家俱乐部,也由程京一手张罗,旨在“为科研院所找合作单位,为科研项目找政府支持,为产业化项目找投融资”。除了作为内部交流平台,目前俱乐部还组织了两次大型活动,包括举办生物医药产业投资峰会。7家国际著名风投公司的负责人,也是程京的好友,受邀来到俱乐部,与开发区生物医药企业代表面对面沟通,在企业与风险资本之间架起了桥梁。

除了动用人脉,做“红娘”力促多桩“姻缘”,程京也在尽力施展自己的专业能力。当“国家生物银行”即将建立的消息传出时,身为医药领域的知名学者和企业家,程京更清楚其中蕴含的巨大意义:“生物银行用于储存与人类疾病相关的生物样品及相关信息,为科学研究和医药开发服务。如果这个项目能落户亦庄,将为整个开发区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重要的资源保障,并进一步提升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的地位和竞争力,吸引更多更好的生物医药企业落户新区。”

为了尽全力推动项目落地,程京和同事专门赴美考察了3处生物样本库。一个星期里,他乘坐飞机在北美大陆起降14次,“感觉我在这留学时都没跑过这么多城市!”之后,程京还多次牵头卫生部、协和医院等单位与新区领导共同召开“生物银行”项目协调会。

目前,该项目正在卫生部、北京市的支持下全面推进。

“像程京这样国际生物医药领域的顶尖人才,他所掌握的业界信息和国内外资源、所具备的专业视野,是普通政府官员尤其是基层官员无法比拟的。”王宗刚评价。管委会一致认为,程京的挂职,给亦庄开发区带来了太多新的理念和推动;也更深切感受到,党外人士挂职带来的巨大动力和高层次人才对区域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开发区要发展,人才是资源、是财富。以后还有高层次党外代表人士来挂职,我们欢迎得很!”

而程京自己,更愿意从“老本行”的角度来解读党外人士的挂职锻炼:“世界之所以斑斓纷呈,正是因为各种生物之间的互补与相互依存,对于国家也一样。安排高层次党外人才挂职锻炼,为党外人士充分发挥作用开辟了广阔天地,也充分发挥了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优势与特长,从而支持、配合执政党共同把中国建设成具有旺盛生命力的大国和强国。”

个人简介

程京(Jing Cheng. Ph.D):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教授、医学系统生物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生物物理专业及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清华大学-哥伦比亚大学高等基因组技术联合研究中心中方主任。

学术兼职: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教授、医学系统生物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生物物理专业及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清华大学-哥伦比亚大学高等基因组技术联合研究中心中方主任。

主要科研领域与方向:主要从事DNA芯片、蛋白芯片、细胞芯片和芯片实验室的研究以及它们在临床医学和药物开发中的应用研究。

主要学历

1979-1983: 上海铁道大学(现同济大学)电气工程系,工学学士学位(B.Eng.)

1989-1992:英国史查克莱大学(University of Strathclyde)纯粹及应用化学系,法庭生物学博士学位

1992-1993:英国史查克莱大学(University of Strathclyde)纯粹及应用化学系,博士后

1993-1994:英国阿伯丁大学(University of Aberdeen)分子及细胞生物学系,博士后

1994-1996: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医学院病理及实验室医学系,博士后 

主要科技成就与贡献:发表SCI收录学术论文95篇(34篇IF>5),被SCI他人引用2000余次, 另外还有9篇论文被EI收录。回国后编写了8部生物芯片与分子生物学方法的专著,其中4部为英文著作。2001年作为第一主编,撰编了由美国 Harwood Academic出版社出版的世界上第一部关于生物芯片技术的英文专著《Biochip Technology》。曾为四届国际生物芯片大会主席。获国际发明专利近30项,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07)、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2008)、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2008)、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2004)、中国青年科技奖(2004)和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