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东南亚国家暴发了严重的登革热疫情。云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工作人员表示,登革热疫情从德宏州等边境地区传入并流行的风险极大,防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9月11日,云南省卫生部门表示,该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市均出现登革热疫情。截至10日16时,累计报告确诊病例830例,累计治愈653例,无死亡病例。为何今年东南亚、云南会暴发严重的登革热疫情?病情是否会继续扩散?防治登革热有何高招?
“登革热经蚊媒叮咬传播,其传播流行与蚊虫密度相关,一般在雨季高发。新的血清型或基因型病毒的输入,往往导致登革热的暴发流行。”近日,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病毒室主任秦成峰介绍说,今年的登革热之所以症状严重,是因为出现了新的泛型病毒。
多种因素致云南登革热高发
湖南省疾控中心流行病防治科副科长刘富强说,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疾病,通过蚊虫叮咬在人群中传播,是当今人类中流行最广的虫媒病毒病之一。
“这种病毒的主要媒介是白纹伊蚊(花斑蚊)和埃及伊蚊。全世界每年大约有5000万到1亿例登革热病发生,其中有50万例发展成更严重的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刘富强说。
据介绍,在我国境内,以往每年大约有1000多例登革热病发生,其中一半以上在广东。云南以前很少发生登革热疫情,主要是输入型病例较多,但今年出现了大规模的暴发。
秦成峰认为,今年登革热“大热”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是因为周边国家和地区登革病毒较为活跃,人员贸易交流频繁,导致病毒输入国内的几率较高。其次,新输入的登革病毒株具有较高的传播效率,毒力较强。另外,时下云南正处于雨季,蚊虫密度较高,加速了病毒的流行。再加上云南此前登革热较少流行,人群缺乏免疫,当地的疾病防控和宣传教育力度也不够,造成登革热肆虐。
刘富强也表示,以往白纹伊蚊在广州地区的密度很大,所以往常广东多发登革热。而今年云南气候比较潮湿,到处都是小的水体,和广东往常的气候环境相似,加上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云南多发登革热。
不会发生大规模北移
据世卫组织报道,登革热广泛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我国,登革热多发生于6~11月份。
秦成峰介绍说,人体被登革热病毒感染后,容易出现发烧、肌肉痛、关节疼痛、眼底出血、浑身瘀斑等症状,病情严重者会出现出血、休克、多器官衰竭。
刘富强进一步强调,无论是在登革热流行地区长期居住还是短期逗留,都有可能被携带登革病毒的蚊虫叮咬而患上登革热。目前,全世界尚无有效预防登革热的疫苗或抗病药物。
此次登革热是否会在我国北方大规模暴发?秦成峰认为,登革热在我国的流行地区主要是广东、云南等南方地区,北方省份偶有输入性病例,但发生风险较小。因此,全国大规模发生登革热的几率非常小。
刘富强也认为,登革热今年不会在全国流行。“要发生这种疾病,第一要有对应的蚊种,第二要有适宜的环境。有些地方很干旱,也就不会滋生蚊虫。”
应注意媒介管控
秦成峰表示,防治登革热,最大的困难在于其致病机制不清楚,这严重阻碍了登革热疫苗的研制。
他认为,登革热的威胁将长期存在,尤其是随着全球变暖、国际贸易增加和生态环境的恶化,登革热的暴发和流行将更加频繁。最近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也表明,登革热的发病数可能被严重低估,全球每年感染人数超过3.9亿。因此,有关方面应引起高度重视。
“目前,登革热的防控主要通过媒介控制,清除蚊虫滋生地,切断传染途径。临床上就是对症治疗,没有很好的办法。”秦成峰说。
他还表示,在对登革热患者进行治疗时,要注意隔离病人,避免其再次被蚊虫叮咬,同时阻断传播给他人的途径,避免造成更大规模的流行。
对于目前云南等登革热流行区的防治工作,刘富强认为,首要任务是控制疫情,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阻止疫情暴发和扩散,防止疫情反复发生而形成地方性流行病。
“防控登革热的关键在于疫苗的研制。国家应进一步加大登革热疫苗的资助力度,重点支持新型疫苗的研发,从根本上解决登革热防治问题。”秦成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