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组建“FDA网军” 宣战网络假药贩

2013-09-11 05:00 · gabby

近来,销售假冒药品、保健食品的商贩把新窝点搬到了互联网。今年5月,上海食药监局从17个区县分局抽调人力组建“FDA网军”,把监管战场延伸到互联网。重拳监管成效初显,与此同时,监管人员期待健全针对互联网经营新业态的相关法律。对管辖权、主体身份识别、电子证据收集和效力等互联网交易的法律法规还有待明确。


销售假冒药品、保健食品的商贩一直在和监管部门玩着“猫鼠游戏”,如今,他们把新窝点搬到了互联网,后者商业模式极强的隐蔽性最为假药贩看重。

最近,上海食药监局率先在全国组建打击违法药品、保健食品网络监测组,他们自称“FDA网军”,准备打一场没有硝烟的网络打假战。

掘出“地下医药经济链”

今年5月,上海启动打击保健食品“四非”(即非法生产、非法经营、非法添加、非法宣传)专项行动。在保健食品流通领域,市食药监局把一部分视线转到了互联网上。通过近2个月的监测,他们调查处理51件违法违规信息线索,移送相关部门228件,移送外省市食药监局26件。截至7月,该局已向公安部门移送保健食品案件或线索就达95件。

“电子商务是迅速崛起的商业模式,也是药品、保健食品最容易进入的一个领域。”市食药监局副局长唐民皓告诉表示,网络监测组经过严密监测后发现,互联网上有一个庞大的“地下医药经济链”。

这根链条瞄准多种需求,包括:普通患者通过医保卡购药后,卖给收药者,又称“马仔”,后者通过地下经济链条,将药品重新包装,其中包括对过期的回收药改包装。这些伪劣药品大多销往偏远地区、农村、城乡结合部的私人诊所等;其次,是有些国内尚未上市的药品,有人从境外带入国内放到网上销售,其中会有假药;第三,境外走私药,这些走私的仿制药比较便宜,但其中也会有假药;第四是假药,就是将未经过国家批准的药品在网上销售,或将一般食品非法添加化学成分后,宣称具有治疗疾病功效等。

洪水猛兽还是救命通道

互联网之于正规医药流通好似“洪水猛兽”,但却不能“一关了之”。

一名药品监管负责人说起一段个人经历:老家的父亲常用一款治疗眼底红斑的药品,家乡和上海都脱销了,心焦的他最终在一家医药网上搜到有6家药房有货,药房位于无锡、重庆等地,但均可送货。他购买了3盒,花费40元,当天发货,两天后药品就送到父亲手中。

显然,互联网拥有线下医药经济难以逾越的跨地域等优势。“过去,小城市的人往往托人带药,如今,互联网医药经济正服务于偏远乡村,缓解当地人买药难的实际困难。”唐民皓感觉到,对互联网销售药品和保健食品,不能一味地“堵”。

目前,国内医药电子商务正在崛起,与违法制售非法药品和保健食品的商贩不同,这些大型医药网所提供的产品和信息可实施追溯、有行业自律,消费有保证。“如果70%的人去大医药网,那不就挤压了70%的违法市场。”上海监管者的监管思路是“疏堵结合”,不把网络市场让给“地下医药经济”。

设网络监管“常驻哨兵”

5月,上海食药监局从17个区县分局抽调人力组建“FDA网军”,把监管战场延伸到互联网。网监组借助该局2009年探索开发的违法药品信息搜索引擎,加载了保健食品信息搜索功能,检索上海地区的违法保健食品宣传和销售信息。

重拳监管成效初显。截至7月,市食药监局网络监测组共监测保健食品相关网站网页10000多个,经过梳理和甄别,发现了涉嫌违法违规网站网页信息305条。市食药监局还与公安、工商、通信管理、互联网违法监测中心等部门联动合作,有效打击了网上违法行为。

但监管战并不那么容易打,违法者非常狡猾。监管人员发现,在打“四非”专项行动期间,许多违法保健 食品生产经营者频出“奇招”:包括暂时歇业、不接上海地区的业务、减少宣传幅度“低调行事”,比如在百度竞价排名上,以前要求“排头条”,如今要求“沉底”,以躲避检查,逃避制裁等。

“网络监管一定要形成常态。”唐民皓表示,市食药监局正探索对网上违法产品经营活动采取网上警示性告诫、提请通信管理部门关闭违法网站或屏蔽网页、移送公安和工商机关依法查处、公布违法经营者“黑名单”等方式,形成持续的监管力和威慑力。

与此同时,监管人员期待健全针对互联网经营新业态的相关法律。对管辖权、主体身份识别、电子证据收集和效力等互联网交易的法律法规还有待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