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著名的细胞出版社(Cell Press)近日推出新一期《聚焦中国》(Spotlight on China),介绍近年来中国免疫学基础及临床研究的飞速发展,其电子版在细胞出版社及其子刊的网站上均能免费阅读或下载,纸质版则随下月最新一期的《免疫》(Immunity)同时发行。
曹雪涛院士谈“阴阳”哲学和传统医药对现代免疫学影响
在此增刊前言中,中国免疫学会理事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曹雪涛院士以“EAST MEETS WEST: Enhancing the Global Influence of Immunology Research in China”为题,介绍了中国的“阴阳”哲学理念以及传统医药对西方医学的发展和现代免疫学的诞生所做出的贡献与产生的影响。
文章中提到,“阴阳”理念现今已被西方文化和医学领域广为熟知,这一概念早在几个世纪之前就已成为了中国哲学理念和传统中医的基础部分之一。有趣的是,传统中医的免疫力“阴阳”理念最初可能出现在1,700年前,当时一位名为葛洪的著名大夫为了预防狂犬病的复发,指出“在人身上涂抹病狗的大脑”,这首次提出了“预防性免疫”的概念。此外还有利用从天花病人皮肤上制得的粉末,让孩子们吸入以预防天花病毒。这些方法之后沿着连接东西方的“丝绸之路”传播开来,从而促进了1798年爱德华•詹纳(1749-1823)发现了针对天花的疫苗——爱德华•詹纳通常被认为是免疫学的创始人。
中国现代免疫学则可以追溯到了二十世纪30年代,在这期间中国对于免疫学研究的发展也做出了不少重要的贡献。而近十年来,国内免疫学也与其它学科一样,各个领域的研究发现与科研团队迅猛发展,在2001年至2011年期间全球共有119,529篇免疫学论文被SCI收录,引用达到2,489,214次,其中来自中国的论文为3846篇,引用次数为33,205次。
此外,国内免疫学研究领域的发表论文也由2001年-2005年的856篇(世界排名十五)上升到2006年-2010年的2990篇(世界排名第六位)。而同时,排名中排在前五位的国家:美国,英国,日本,德国和法国并没有出现大的变动。引用率方面,中国免疫学论文的总引用次数在各国间排名第十,这也就是说,整体论文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曹院士在2008年曾总结过国内免疫学研究近期的里程碑进展,以及未来的发展(Cao, 2008),自此之后,国内免疫学家在世界顶级期刊,如Cell,Immunity,Cell Stem Cell,Molecular Cell,Nature Immunology,Nature Medicine,Nature Genetics等发表了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这些高影响因子论文的发表代表着中国科学研究从量到质的一种可喜转变。而且越来越多具有良好教育背景,在国外有自己实验室海外华人学者受到了政府政策的鼓励,回国建立实验室,研究机构,甚至是制药公司的R&D研发中心。还有一些有才华的青年科学家带着极大的热情和使命感回国,被任命为首席研究员,获得了政府的资金支持,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室。
新一代的中国免疫学家除了也关注于传统研究的医学保健,他们也希望能发表原创性的论文,并且通过多学科的方法,结合新技术和平台,更多的朝着转化研究发展,更多的了解,诊断和治疗免疫相关的疾病,发展针对疾病的免疫疗法。比如说,目前中国有超过九千万的人群感染了乙肝病毒,还有许多慢性肝炎的晚期肝细胞癌(HCC)患者,这都给公共医疗系统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许多研究人员都在积极寻找HCC生物标志物,设计新型预防性或治疗性的药物,比如HBV疫苗。中国科学家们也采取了一些切实有效的方法,促进疗效,尤其是那些农村地区,因此目前有不少重组蛋白和治疗性抗体投入到了市场,或者进入了临床和临床前研究中。
在线阅读:EAST MEETS WEST: Enhancing the Global Influence of Immunology Research i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