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来自生物物理研究所徐涛、孙飞、朱平、苗龙、冯巍等研究组和科学研究平台生物成像技术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在中国科学院蛋白质科学中心9501会议室召开了第三次生物成像论坛。这是继研究所生物成像中心论坛系列活动机制形成以来的第三次大规模学术交流活动,包括以上课题组在内的共约70与人参加了此次论坛。本次论坛由孙飞组和生物成像技术实验室共同主办,为期1天。
论坛由学术报告和生物成像实验室成员的工作汇报两部分组成。学术报告共分为四个主题。
第一个主题是超高分辨光学成像。徐涛组徐平勇研究员做了题目为新型荧光蛋白用于超高分辨显微成像等成像研究的报告。他就世界上现在所发展的光学超高分辨成像系统做了简要的概括以及影响超高分辨的主要限制因素,介绍了两类经其改进后的荧光蛋白以及在超高分辨率光学成像系统中的应用等研究工作。经其改造后的mGeos和mEOS3.1可以更好的应用于诸如PALM、RESOLFT等成像系统。
第二个主题是新成果交流。孙飞研究员做了他在兔出血症病毒高分辨结构及其抗原决定簇研究方面的系列成果报告。兔出血症病毒(RHDV)是杯状病毒的一种,能够高效的感染并致死宿主。孙飞组的研究人员通过低温电镜和X射线衍射相结合的方法解析出了该病毒的完整原子模型,根据结构获得的RHDV主要抗原决定簇得到了功能实验的确证。此外,就光镜电镜联合研究中所面临的样品制备、数据采集、数据存储等一系列问题,孙飞研究员和与会人员做了初步的探讨。细胞骨架在细胞极性的建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特别是对于癌症细胞的治疗能够提供新的导向,苗龙研究组关于线虫精子激活中的分子机制的研究工作(此成果目前已被PNAS接收)以及来自冯巍组的王文娟博士对于Par3蛋白N端高聚体的结构研究都为理解这一机制增加了新的内容。
第三个主题是仪器设备研制。低温冷冻生物样品的电子显微成像衬度为相位衬度,相位板技术是提高图像衬度的关键技术之一。来自生物成像技术实验室的季刚博士报告了碳膜型相位板技术的研究进展。他向大家简要的介绍了相位板技术的技术原理,介绍了他在薄膜型相位板研究中的初步结果以及探讨了设备研制中诸如相位板寿命、防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平台仪器组刘苏老师就我所连续超薄切片自动收集系统自主创新研制的情况做了总结,其中包括最初原理设计、参数计算、图纸绘制、加工精度标定、零部件选购、机械部分加工和最后组装调试以及测试结果。
第四个主题是三维重构。来自徐涛组的薛艳红博士报告了她利用先进的STEM技术重构出的小鼠β细胞内致密颗粒囊泡的三维结构的研究工作。孙飞组张艳博士和朱平组宋峰博士分别报告了运用单颗粒和电子断层技术研究囊泡运输关键构架蛋白COPI和染色质修饰复合体等研究情况。
论坛的第二部分是生物成像技术实验室成员的工作汇报。孙书锋、孙磊、贾艳侠、陈永圣和王莉老师分别总结了在生物成像技术实验室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和发现的问题。他们在对超薄切片、高压冷冻、冷冻替代和免疫胶体金等样品制备技术进行深入探讨的同时,还就基本的生物学问题如海藻细胞表面多糖形成、DNA错配修复起始、小肠微绒毛超微结构等研究成果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本次论坛涵盖病毒、细胞骨架与细胞极性、染色体与表观遗传、囊泡运输与蛋白质分选等多个关键生物学问题,同时还涉及透射电镜相位板研制、切片自动收集装置研发等仪器自主创新问题。特别是此次论坛中徐涛研究组关于在超高分辨单分子成像中起关键作用的荧光蛋白的研究工作提升了本次论坛中光学成像研讨的水平。
会后由徐伟研究员做了总结性发言,就如何进一步加强团队合作,提升论坛水平和创新论坛机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所谓“前车之鉴,后事之师”,此次论坛中研究人员深入系统地讨论了在实验过程中的具体细节,分享了一些成功和失败的经验,这些都使与会人员受益匪浅。论坛为大家在繁忙的科研工作之余提供了一次难得的交流和学习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