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高科技繁荣对西方也有利

2011-08-24 17:00 · char

在最近一次生物科技大会上,我们听到一位发言人在开场白中提出了“来自亚洲的威胁”。

中国的繁荣发展(图)

在最近一次生物科技大会上,我们听到一位发言人在开场白中提出了“来自亚洲的威胁”。他谈到中国正在培养大量分子生物学博士,并肯定下个阶段会是中国公司试图强力进军新药物开发领域。对此,这位发言人深恶痛绝。

但停下来思考片刻吧。现在,聪明的年轻中国学生正在大学里努力学习。几年后,他们会在中国生物科技公司或研究所挑灯夜战。他们会再花十几年时间做研究和临床试验,这一切都是为了发明新药,而这些药或许会拯救数百万个生命。我们应该为此愤怒吗?

我们应该为亚洲创新的发展欢呼,而不是埋怨。从长远看,对科学进步、经济增长和政治稳定的益处远比对西方高科技领先地位的短期威胁更重要。

可以肯定的是,威胁是确实存在的。从1993年至2006年,美国科学和工程博士毕业人数每年以24%的速度增长,这样的数字还算可观。但韩国同期增长了189%,中国的增幅超过1,000%。几乎可以肯定的是,中国现在培养的受过高等教育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比美国多。

当然,数字不能说明全部问题。要创造真正有用的创新,懂得大量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能够创造性地将书中的智慧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在将聪明学生变成高产发明家方面,美国和欧洲的大学依然表现最好。

以炙手可热的年轻计算机科学家Ren  Ng为例。他在马来西亚长大,但选择在斯坦福大学读书,他在那里帮助发明了一款神奇的傻瓜相机,使用者可以先拍照再改变照片的焦点或景深。虽然只有31岁,但他已经是Lytro的首席执行长,这家初创公司将这款相机推向了市场。公司总部位于硅谷,不在吉隆坡,也不在首尔或上海。

硅谷是经济增长的引擎,因为这里拥有至关重要的大量聪明技术人才和财大气粗的投资者,还有关键的一点,鼓励这些人冒险追求下个伟大创意的文化。他们可以下大赌注,因为他们可以依靠可执行的知识产权法保护真正的创新理念。

但如今在北京和新德里也不缺聪明人才或有钱的投资者。在亚洲许多地区,对冒险和知识产权的态度开始向有利于发明家的方向转变。

当然,这些地区仍有一段路要走。走在深圳的大型手机市场,你会看到苹果、诺基亚和摩托罗拉的最新款手机,而价格出乎意料的便宜。便宜是因为它们都是通过逆向设计做出来的山寨机。

作为一个经济战略,在主要竞争优势为廉价劳动力时,抄袭是行得通的。但蜂窝电话网络的指数增长给亚洲经济体上了更为重要的一课:如果你聪明,就可以在价值创造的阶梯上跳过几级。全世界许多国家从未建设过完整的座机电话系统;他们直接跳到了手机。

在整个亚洲,政界和商界领袖都在思考创建科技型经济的类似捷径。科技型经济有两个基本要素,一是有大量受过良好教育、充满干劲的发明家,二是有一套保证企业投资能够获得回报的专利制度。

在中国,这些要素正在形成。邱则有已经成为中国最优秀的发明家之一,就像是中国的爱迪生(Thomas  Edison)。仅一年时间,他的公司就为大约700项新发明申请了专利。邱则有发起并打赢了数十桩捍卫自己专利的官司,已经成为一位民间英雄。

中国政府明显希望鼓励出现更多这类系统性的发明。去年它发布了一项为期10年的国家战略,其中设定的一个目标是到2015年时每年的专利申请量达到200万件。中国2009年的专利申请量约为62.5万件。中国专利局的规模将会扩大,效率将会提高,执法力度也会加大。

如果所有力量汇聚在一起,山寨手机的洪流将逐渐减为涓涓细流,中国企业将开始自己生产值得模仿的手机。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的分析师预计,今年中国的专利申请量将超过美国和日本。

在亚洲其他地方,你也可以看到发明数量在以类似的速度增长。从1989年到2009年,台湾发明家申请的美国专利数量激增1,138%,来自新加坡的专利申请量增长了3,211%,韩国的专利申请量飙升3,846%。

随着新一代眼镜更轻、画面更流畅、视角更宽的3D电视在今年上市,领头的将是韩国公司LG。LG、三星(Samsung)和宏达国际(HTC)等亚洲公司正越来越多地成为率先将新技术推向市场的企业。

对于西方来说,为这种趋势而哀叹是没有意义的。我们需要习惯它,并开始适应它。

第一步是不要再妨碍我们自己发明家的竞争力。在中国强化其专利制度之时,美国国会却在专利改革方面犹豫了七年,最后才于上个月对相关立法进行表决。这些立法虽不完美,但却是迈向正确方向的一步。包括我们自己这个发明新技术、买卖高科技专利的公司在内,美国公司需要有一个高效、可靠的专利局才能茁壮成长。

我们还需要记住,亚洲在科技进步方面成为一流的合作伙伴,将在很多层面上有利于西方。这将壮大亚洲国家的中产阶级,扩大贸易联系,为全球更加强劲的经济增长铺平道路。它还将使更多的国家有能力为核能、载人登陆火星和科技领域其他里程碑式的重大新突破做出贡献。

所以让我们不要再目光短浅地害怕被创新能力强大的亚洲打败。是的,他们正在逼近我们。但是,即便西方国家未来几十年中在全球科技创新中所占的份额变小,可全球科技创新的整块蛋糕却会比现在大得多。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