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北京市希思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和豪森药业共同主办的“美乐昕时代,聚智创未来——第七届CSCO-豪森肿瘤论坛”于云端盛大召开。
本次论坛由主论坛和2个分别聚焦肺癌、血液肿瘤的分论坛组成,围绕相关领域的学术前沿和临床实践,通过主题分享、热点讨论等形式,搭建多学科诊疗交流平台,旨在为我国全方位、全周期的肿瘤综合诊疗寻找更多科学解决方案。
主论坛:共话肿瘤诊疗发展,聚智健康中国2030
在主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候任理事长、山东省肿瘤医院院长于金明院士在致辞时指出,克服进口药物垄断局面,改善中国肿瘤治疗格局,为中国肿瘤患者带来重大获益,离不开豪森等民族创新药企的力量。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监事会监事长、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所长马军教授在致辞中提到,民族创新药企研制出更多像氟马替尼这样高质量的创新药,是我国慢粒患者的福音。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希思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前任理事长和现任监事长秦叔逵教授致辞指出,《“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30年,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要提高15%,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国临床肿瘤事业在探索创新中砥砺前行,突破了传统治疗的局限,开启了精准诊疗新时代。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前任理事长、现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教授致辞表示,希望通过本次学术交流,推动开展更多临床研究,惠及更多患者。
翰森制药集团执行董事吕爱锋先生致辞表示,豪森药业将继续秉持“做优民族医药,做强中国创造”的企业使命,坚持科技创新,与各位专家共进共担,为造福我国以及全球患者贡献更多力量。
精准诊疗·美乐昕时代:精准肿瘤学新实践
于金明院士盘点了精准肿瘤学新实践的现状。肿瘤的治疗模式与进展分为四个阶段:从循证医学、转化医学、精准医学,到2010年之后的智慧医学,整合了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系统生物学,旨在实现手术、放疗、化疗的知行合一。
2022年1月发表于Cancer Discovery的“Hallmarks of Cancer”(癌症的特征)3.0版本,将癌症的特征更新为十四种,阐述了肿瘤表观遗传学、微环境免疫调节、微生物菌群及细胞衰老等,为肿瘤治疗新靶点和新策略及克服耐药提供了理论基础,对肿瘤系统治疗产生深远影响。
▲于金明院士发表演讲
评估各种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及性是永恒的主题。当“冰冷的手术刀”和“灼热的放射线”在临床都面临天花板效应时,应当大力发展MDT诊疗模式。展望精准肿瘤学的远景,将围绕规范、精准、创新的精髓,将主观研究客观化、将客观研究标准化、将群体研究个体化、将个体研究精准化、将复杂生命数字化,实现量身定制的个体化精准“智疗”。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陆舜教授介绍了肺癌精准治疗进展及我国研究者的贡献。近20年来,肺癌的靶向治疗发展突飞猛进,也成为首个落实精准诊疗的实体瘤瘤种。国产药物的研发已呈井喷之势,中国研究者从跟跑者、合作者逐渐转为领跑者,中国的肺癌靶向治疗靶点不断开发、适应症不断突破。
▲陆舜教授发表演讲
在EGFR靶向治疗领域,呈现出“百花齐放、三代同堂”的格局。由何建行教授和周彩存教授牵头的EVIDENCE研究,杨志新教授牵头的LUX-Lung3研究,以及吴一龙教授牵头的ADAURA研究相继取得了丰硕成果。由陆舜教授牵头的AENEAS研究显示阿美替尼一线mPFS达19.3个月,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APOLLO研究显示阿美替尼二线mOS达30.2个月,为目前发布的TKI单药中国人群二线治疗最长OS数据。而ALK、MET、RET等靶向治疗也迎来了收获期。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靶向联合治疗方案将更为合理,积极探索前线治疗方案、各种药物联合治疗以及ADC药物将是未来靶向治疗的发展方向。
在由301医院胡毅教授主持的巅峰对话环节,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燕教授指出,从临床研究的设计层面,应将精细化诊疗提前布局。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王立峰教授,则希望精准医学的发展能为EGFR阳性患者带来更好的生存改善。湖南省肿瘤医院王文祥教授表示,MDT诊疗模式将集体的力量凝聚在一起,能够解决更多肿瘤诊疗的问题。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姚煜教授呼吁,仍有更多的联合治疗方案值得进一步探索。
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所长马军教授,对血液淋巴肿瘤诊疗进展进行了回顾和展望。2020年全球癌症新发病例约1929万,死亡病例约996万,中国淋巴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32.6%~37.2%,淋巴瘤诊疗仍然任重道远。
回顾国内肿瘤药物的研发之路,在2014年之前,我国鲜有创新药物面世。从2014年我国首个完全自主研发的新药阿帕替尼上市,到2020年阿美替尼、泽布替尼、伊尼妥单抗的获批上市,代表着我国药物研发的能力逐渐向国际水平看齐。
此外,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进步,为肿瘤基因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也期待更多新的技术能够应用于肿瘤领域。
▲马军教授发表演讲
血液专家巅峰对话环节,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沈志祥教授主持。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黄晓军教授表示,将多种治疗整合以提升患者的无病生存率,仍然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南方医科大学血液病研究所刘启发教授,对于国内研究者在国际淋巴瘤领域的贡献表示高度认可。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王建祥教授认为,在淋巴瘤领域仍需国内同道共同努力,争取在国际上具有更高的话语权。
综合管理·聚智创未来:共筑肿瘤伴随疾病跨学科综合管理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金阳教授提出,“全方位、全周期”管理是肿瘤慢病化时代的新趋势,在癌前周期关注高危人群、定期筛查,实现预防与早诊早治;在急病周期以癌症治愈为核心,进行MDT综合诊疗;在慢病周期以患者为中心,实行全方位、跨学科管理癌症伴随疾病,多种肿瘤伴随疾病与癌症风险增加相关。“全方位、全周期”肿瘤伴随疾病的综合管理势在必行,从改善患者预后、助力治疗决策、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医疗负担等角度着手,多措并举,共筑肿瘤伴随疾病跨学科综合管理。
▲金阳教授发表演讲
山东省立医院任万华教授分享了肿瘤合并乙肝患者的管理策略。肿瘤合并乙肝患者HBV再激活可导致多种不良预后,重症患者可出现暴发性肝衰竭甚至死亡。结合HBV感染状态与接受治疗类型可评估HBV再激活的风险,对于高风险患者,应给予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对于已经发生HBV再激活患者,应立即开始抗病毒治疗。药物方面,艾米替诺福韦为首个中国原研口服抗HBV药物,于2021年6月获批上市,为抗病毒治疗的新利器。
▲任万华教授发表演讲
在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孟庆华教授主持的跨学科交流环节,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克晓燕教授表示,治疗血液肿瘤伴有乙肝的患者是临床面临的一大难题,抗病毒药物的使用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军教授认为,抗病毒药物可延续到抗肿瘤治疗结束,患者病情相对稳定时再考虑停药。江苏省人民医院朱陵君教授指出,在疾病诊断阶段就要重视患者的乙肝病史,及时介入抗病毒治疗,往往能够收获更好的疗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吴世凯教授从肿瘤患者的精神、心理问题切入,进行了详细解读。国内的调查显示,肿瘤患者的抑郁、焦虑发生率分别为54.90%和49.69%。神经递质改变、昼夜节律紊乱,均是肿瘤患者产生精神、心理问题的内在机制。肿瘤患者的睡眠紊乱发生率可达30%~50%,肿瘤与失眠互为风险因素,形成了一定的恶性循环。对于睡眠障碍的干预方式,包括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中医治疗等方法。阿戈美拉汀调节生物节律、改善睡眠障碍和抑郁焦虑,得到了权威指南和专家共识推荐。
▲吴世凯教授发表演讲
跨学科交流环节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王绿化教授主持。厦门弘爱医院吕晓君教授呼吁,对于肿瘤患者应及早识别焦虑或抑郁等问题并进行干预。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刘安文教授表示,医护团队应当加强对患者的关爱,为患者树立良好的心理状态提供帮助。北京天坛医院王春雪教授认为,加强医患沟通和患者教育有助于让肿瘤患者打开心结,更加积极乐观地面对疾病。中南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张燕教授再次强调了药物对于干预和调节生物节律、缓解焦虑的重要性。
北京市希思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同济大学东方医院李进教授在总结发言中也指出,中国研究者和中国企业崭露头角,中国临床肿瘤事业取得了长足进展,看到越来越多的以阿美替尼为代表的中国自研的创新药产品走向全球,我们倍感欣慰。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们不断提高规范化诊疗水平,重视规范、合理、安全用药,让更多的新药、好药,尤其是国家自主研发的药物广泛应用到临床。同时,肿瘤科医生还要学习肿瘤疾病和其他疾病之间的跨学科综合诊疗,提高肿瘤综合管理水平。
肺癌分论坛:医药携手同行,盘点2022年ASCO EGFR阳性NSCLC治疗进展
肺癌分会场围绕2022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公布的众多重磅研究,快速、高效地传递最新肺癌领域进展,探讨最新研究对于肺癌临床实践的启示和思考。
大会主席于金明院士和陆舜教授对阿美替尼诸多关键数据刷新历史记录表示祝贺。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李子明教授指出,横向比较三代EGFR-TKIs治疗EGFR突变NSCLC脑转移临床研究数据显示,阿美替尼的iPFS和iDOR更长、HR更低;福建省肿瘤医院林根教授解读了ASCO年会上晚期EGFR突变NSCLC的联合治疗探索数据以及三代EGFR-TKI治疗耐药后的可选方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梁文华教授从早期辅助/新辅助以及局部晚期Ⅲ期不可切除的NSCLC角度,总结了今年ASCO大会早中期肺癌的新进展。
值得一提的是,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ASCO年会上,由陆舜教授主导的阿美替尼AENEAS研究最新发布的脑转移亚组数据——阿美替尼组颅内mPFS达到29个月,是对照组的3.5倍,引发广泛关注,成为又一惊艳国际肿瘤舞台的中国创新成果。
血液肿瘤分论坛:学术临床联动,共话CML诊疗进展
在血液肿瘤分会场,大会主席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金洁教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梁爱斌教授对氟马替尼作为中国原研的TKI产品给予了高度肯定。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曾庆曙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周励教授分别就“CML治疗优化策略新进展”和“CML共存疾病管理及药物选择”两个话题进行了分享。
在临床实践部分,江苏省人民医院朱雨、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庄贤栩、山东省立医院赵文博三位青年医师就氟马替尼的典型病例进行了分享,多例患者在更换使用氟马替尼后,检测指标和耐受性得到明显改善,进一步印证了氟马替尼作为2代+的TKI产品,疗效和安全性明显提升。
步履不停,踏浪前行
持续一天的学术盛会,在线上专家的热烈讨论中以及线上观众的积极互动下圆满落下帷幕。本次大会关注前沿进展,分享诊疗经验,探讨临床获益。美乐昕时代,聚智创未来——第七届CSCO-豪森肿瘤论坛,集百家之长,汇名医智慧,为中国抗击肿瘤事业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相信随着基因组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深入研究,肿瘤诊疗将愈发精准,肿瘤领域的专家学者将继续携手民族企业,以患者为本,坚持科学创新,步履不停,踏浪前行。
排版 | 木子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