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突变株B.1.617已被世卫组织列为“关注新冠变体”,引起广泛关注,可能在传播性、致病性或免疫逃逸能力等方面强于野生型毒株。在体外实验中,显示大多数疫苗接种者和康复者血液中的中和抗体对B.1.617毒株的中和能力有所下降,但仍能达到中和效果。最近,英国公布疫苗接种的真实数据,首次显示接种两剂新冠疫苗能够对突变产生高度保护力。
数据分析了1054例受到B.1.617.2感染的患者,并与对B.1.1.7的保护能力进行对比,获得非常相似的结果。接种两针mRNA疫苗2周之后,对预防B.1.617.2和B.1.1.7效力分别为88%和93%,而接种两针腺病毒疫苗之后,效力分别为60%和66%。数据表明接种两针不同的新冠疫苗都能够对突变体提供高度保护力。
两种新冠疫苗对B.1.617.2和B.1.1.7突变株的保护效力(源自参考文献)
在5月21日,谢晓亮研究团队在Cell Research期刊发表题为:Humoral immune response to circulating SARS-CoV-2 variants elicited by inactivated and RBD-subunit vaccines的研究论文。利用高通量单细胞测序、冷冻电镜、中和实验等多种技术解析了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和RBD亚单位重组蛋白疫苗接种者以及新冠感染康复者的血浆和诱导的中和抗体对于新冠突变株(例如南非株)的应答情况。
首先通过高通量单细胞测序从两种疫苗的接种者和康复者外周血的B细胞中筛选并表达831个抗Spike蛋白的抗体,从中筛选出86个对野生型具有高中和活性的抗体。假病毒中和试验显示,超过一半的抗RBD中和抗体对K417N/E484K/N501Y突变组合的中和活性大幅下降。冷冻电镜结构显示,其原因是E484K突变导致电荷反转。
抗RBD和抗NTD中和抗体对新冠病毒N501Y突变株免疫应答情况(源自参考文献)
康复者和灭活疫苗接种者的血浆对南非突变株同样表现出中和活性下降的趋势,与野生型相比,下降4倍左右。原因可能是由E484K/N501Y和242-244Δ突变引起,且这两个区域的突变对血浆中和活性的削弱程度可叠加。RBD亚单位重组蛋白疫苗的中和活性下降较少,仅有2倍左右,主要是由于其诱导的抗RBD中和抗体具有丰富的多样性,且不受NTD突变的影响。
随着新冠病毒的大流行,其突变株也在不断的出现,比如英国突变株B.1.1.7、印度突变株B.1.617、南非突变株B.1.351等。突变株可引起免疫逃逸或传播性增强。这些突变对新冠康复者和疫苗接种者的免疫应答和抗体识别仍缺少系统性研究。因此,怎样应对这些突变体呢?科研试剂的选择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为此,我们特邀请义翘神州的杨滨博士在6月8日举办了一场免费在线讲座,大家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进行报名参加。
参考文献:
1.Effectiveness of COVID-19 vaccines against the B.1.617.2 variant
2.Humoral immune response to circulating SARS-CoV-2 variants elicited by inactivated and RBD-subunit vaccin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