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17-18日,由BioBAY联合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共同举办的第十届中国医疗器械高峰论坛(DeviceChina2020)于苏州国际博览中心召开。今年,论坛以“拾级而上,器程新征”为主题,持续关注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生态发展、行业政策的最新变化;从政策法规到投资并购,从经验总结到宏观展望,在两天的行业思想盛宴中,多位中国医疗器械行业领军人物带来了最优质的分享、最激情的讨论,以最专业的视角,探讨产业布局新模式、探索后疫情时代行业发展新机遇。
在9月18日的主会场上,上海长海医院副主任医师李子付发表了以《脑血管介入治疗进展》为主题的演讲。
上海长海医院副主任医师 李子付
以下为主题演讲概要:
从临床医生的角度来讲,把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对于后期的研发会起到一个指导作用。脑血管病最早是从一百年前开始的,当时围绕颅内肿瘤的问题进行血管造影,最初的目的是想看这个肿瘤染色的情况和占位,无意间打开了脑血管病治疗的大门。
50年代,首先打破了原来的传统治疗,对于颈动脉狭窄,通过阻断或者结扎,把里面的斑块剥出来,再重新把血管缝上,这是一个理念的更新,一个非常具有开创性的工作。1979年,开始使用球囊来治疗颈动脉,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但CEA具有垄断地位,是一个金标准,那球囊成型术和支架成型术这种新的疗法跟CEA相比是否同样具有优势?大量的临床实验证明,CAS和CEA在疗效上是相当的,后续会有更多的研究来支持CAS,特别是在中国。
颈动脉狭窄是需要治疗的,那究竟用哪一种方法来进行治疗?李子付强调,两种方法都各有各的适应症,在短时间内,很难用一种方式取代另外一种方式,究竟谁会在短时间内获胜很难讲,它们都有存在的理由,对于企业投资来说,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风险。
颈动脉支架目前已经成熟了,从企业的角度来讲很难插进去,可能只能做仿制,那我们以后的方向在什么地方?这些年心内科发表了非常多的文章,也证实了它的意义,李子付说:“相信以后颈动脉超声,包括我们现在非常热门的动脉流动血流导向支架,都可以进行非常好的治疗,这是一个方向,只要把这些超声的东西更加细微化,就可以用到脑血管上,而且它的市场也非常大,这是颈动脉对于企业的意义。
李子付回顾了缺血性卒中救助的坎坷历程,他说:“1999年的时候,发现有些病人用溶栓血管溶不通,那就使用动脉去溶这个血栓,发现他的出血率也增加了,然后想到是不是可以用器械把这个血栓取出来呢?后来就出现了取栓机器,并且一直在改进。再后来就出现了支架。”
关于动脉瘤的治疗,李子付解释说:“治疗方式主要有两种,第一个是介入治疗,第二个是开颅夹闭,可以开颅夹闭的也可以选择介入治疗,但不是所有的动脉瘤都可以介入治疗,每个产品都有各自比较偏向的适应症,但是整体来说,我们看到的趋势就是现在动脉瘤夹闭的越来越少,因此,只有掌握了趋势,我们企业的发展才不会越来越难。”
李子付强调,缺血性卒中是我们国家目前重中之重的防治工程,我们在治疗卒中的过程当中肯定会碰到很多问题,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才会促进产品更好地改进,理念更好地更新。如果一个企业想不断快速发展或者引领企业的发展,那肯定要和临床中心一起合作,才能最后创造出更好的产品。
备注:以上演讲摘要,根据现场实录整理,未经嘉宾审核。
关于BioBAY
作为本届大会的主办方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BioBAY),经过十余年来的深耕和培育,已聚集430余家生物医药高科技创新企业、近15000名高层次科技人才,形成创新药研发、高端医疗器械、生物技术三大重点产业集群,全力构建世界一流的生物产业生态圈。在医疗器械领域,目前园内9家医疗器械企业的11个产品已经进入国家医疗器械创新产品审批“绿色通道”。在三类高端植介入医疗器械领域,园内企业已获102张产品注册证,23张产品生产许可证。目前园内已有10家上市企业,而作为国内过敏原诊断领军企业浩欧博已通过科创板上市委员会的审议,即将成为园内首家医疗器械科创板上市企业;预计随着研发投入的不断增加、临床试验的加快推进和新品的逐步上市销售,企业经济效益将实现持续提升,近年园区医疗器械行业将呈现爆发式成长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