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指产业未来之路!第六届胶原蛋白行业论坛顺利闭幕

2018-11-11 13:36 · char

2018年11月11日,第六届胶原蛋白行业论坛精彩继续。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二级教授张其清博士、淮海工学院张俊杰教授、武汉轻工大学未本美教授、北京奥精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丁琦等嘉宾为我们带来了更多实用性干货的分享。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二级教授张其清博士

张其清:引导组织再生技术进展与发展趋势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二级教授张其清博士在主题报告中介绍了胶原基材料的研究现状。他表示,胶原蛋白类生物医用材料需求量正逐渐增大,患者对产品性能要求不断提高。数据预计,2020年国内天然高分子胶原基引导组织再生材料历程需求量将达到1600亿元。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该行业的研发水平与发达国家虽差距不大,但国外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仍具有明显优势,目前国内年产值仅占世界市场份额的6%左右。张教授认为,我们需要创新发展,提升国内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胶原基材料应用于生物医学需要克服批次间差异、免疫原性等导致的性能和质量的不稳定、生物安全性等问题。随后,他介绍了多年来对医用胶原材料提取、纯化和表征的研究成果,并介绍了团队在医用胶原修复膜、天然海洋资源骨修复材料、引导组织再生修复核心技术、3D打印升级型GTR材料等成果上的产业化进程。在报告中,他多次强调,“安全有效”是不变的重要指标。他认为,科学家办企业可以使科研成果更快地转化成产品并保持国际先进水平,基础研究要与产业需求相结合才能创造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目前,我国大量高值耗材依靠进口,未来我们需要开发具有高科技含量的民族品牌产品。为打破国外垄断,降低国人医疗费用,提高临床治疗水平,实现我国更有效的医疗改革尊定扎实的基础。


淮海工学院张俊杰教授

张俊杰:水产胶原蛋白凝胶敷料的研究

淮海工学院张俊杰教授主要介绍了水产胶原蛋白凝胶敷料的研究。水产胶原蛋白更加具有多样性,其胶原蛋白性质呈现物种特异性,种类有深海鱼、淡水鱼、多棘海盘车、海星、海参、海胆、鱿鱼、水母等组织中含有大量胶原。鱼类等胶原蛋白的热稳定性比较低,相比于哺乳类动物皮胶原蛋白,水产胶原蛋白更易于提取。随后,张教授就胶原蛋白的制备过程做了详细地阐述,并分享了水产胶原蛋白凝胶和海绵在创伤修复方面初步动物实验结果。


武汉轻工大学未本美教授

未本美:鱼源胶原的分子行为及性能调控研究

武汉轻工大学天然生物质的高值化利用与新颖生物材料创制团队的未本美教授重点汇报了课题组在鱼源胶原上的最新研究成果。胶原蛋白具有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低抗原性、止血功能、促进细胞增殖的优势。体内自组装是胶原很重要的分子行为,可以提高胶原的热稳定性、机械性能,具有更契合的细胞微环境。相比于传统的哺乳动物胶原,鱼源胶原具有更优越的生物安全性、生物多样性、成本低等优势,但是由于栖息环境的影响,热稳定性较差,同时胶原组装产品的不同应用领域对其性能提出了差异化的需求。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未教授重点在外环境调控(离子液体)、外立场调控(超声波、超高压、离心力)、异源胶原共组装上进行了探索,进而实现了鱼源胶原热稳定性、粘弹性能以及生物学性能的优化与调控。团队最终研发出一种有效且灵敏监控异源胶原共组装的方法,拓展了鱼源胶原的应用范围,并为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指导。


北京奥精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丁琦

丁琦:国产仿生人工骨“骼金”在美国的上市历程及临床应用

北京奥精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丁琦就国产仿生矿化胶原人工骨“骼金”在美国的上市历程及临床应用进行了分享。全世界临床每年需要大量植骨材料,用于不同原因造成的骨折骨缺损的填充和再生修复,目前临床传统骨材料包括自体骨、同种异体骨、人工合成骨,各有优缺点。丁琦一语中的,仿生是骨材料发展的趋势。随后,丁琦详细介绍了矿化胶原人工骨材料的仿生设计理念、制备、表征、获得的评价以及产业化情况等内容。对于国产矿化胶原人工骨材料获美国FDA认证经验,丁琦分别从Predicate Product的选择,明确文档准备清单和内容架构;并提前确定好方案;设计开发输入需要采用国际或FDA认可的标准;建议寻找一家有经验的中介机构,协助进行文档格式以及英文的标准化等方面分别进行了分享。

 

随后,主题演讲之后,论坛开展了专题讨论环节,与会嘉宾就胶原蛋白行业发展的共性问题等方面展开热烈讨论。

至此,为期两天的第六届胶原蛋白行业论坛顺利闭幕!我们期待着,通过胶原蛋白行业论坛这个交流沟通平台,能够真正地深化产学研医合作,切实地促进胶原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