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8日至9日,由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BioBAY)携手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主办的第八届中国医疗器械高峰论坛(DeviceChina2018)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拉开帷幕,直击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下,聚产业创新之力,论中国医疗器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未来,吸引了多名国内外知名医疗器械发明家、医学家、创业者、投资人及跨国企业高层管理者等参加。
今年的会议紧跟国内外局势,以“聚产业创新之力,论国械发展之道”为主题,聚焦医疗器械行业的创新与突破,通过政府官员就政策层面的解读来更好引导行业发展规划,并通过设立四个专题分会场:人工智能及物联网、心脑血管与神经外科、体外诊断及基因测序、孵化器模式创新与创新医疗器械发展更好的关注产业焦点话题及发展趋势。
9月9日上午,在同期举行的“孵化器模式创新医疗器械发展”分论坛上,艾意凯咨询主管合伙人及中国区业务负责人陈玮发表了以《中国医疗技术创新趋势概述》为主题的演讲。
以下为主题演讲概要:
陈玮:在中国做任何的事情,要搞清楚中国往哪方面发展?这些资本怎么来的?我们今天这个会是做研发的模式,尤其是孵化器的模式,创新对中国非常重要。我主要从政策、资本、研发模式以及颠覆性创新角度介绍。
政策上,我提两个重点,第一就是中国制造2025,包括5个重点和10个行业,其中5个重点最重要的一个就是创新。对于医疗器械方面期望在中高端领域,在2年以后所有的采购有一半是中国生产的。虽然在采购指标里面没有指明是中国生产的,但这是政府期望的。另外一个政策就是绿色通道的概念,绿色通道的概念在医药和器械都有。
资本这一块,中国医疗保健领域2015年募了40亿美金,2年之后就翻倍达到了70亿美金,红杉资本和平安等都有关注医疗项目。不仅是这些专门做投资的公司,很多企业已经往这方面发展了,国内国际都有。我们有一个非常标准的模式,所有的器械公司可能都会划出来一个图,我们非常认真的考虑市场的需求,我们做市场上的分析和取舍,看看我们的产品应该放在哪儿,有了市场的确定,我们再把这个概念做出来,然后产品上市,每个步骤都做下来时间比较长。
医疗器械产品的研发通常遵循一个系统的开发流程,按照模式一步一步走,可能大家觉得这是比较传统的模式了,那在这个模式之下还有什么新的研发突破点?很多公司认为可以通过合作。比如中国的一家眼科公司,他们做的方式跟很多不同的医院合作,跟医院一起做研发,医生换成研发者或者创业者。中国有很多的企业经常跟医院合作,临床都是需要跟医院合作的,这也是可以考虑的模式。
为了追求更具颠覆性的创新,企业可以不仅仅局限于产品创新,可以更多的在商业模式创新或者技术创新上发力。比如商业模式的颠覆性创新可能会得益于新技术的发展,像AR/VR在中国已经有一些创业公司,并且应用于医疗保健。
备注:以上演讲摘要,根据现场实录整理,未经嘉宾审核。
关于BioBAY
作为本届大会的主办方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BioBAY)历经十余年发展,以“专注、联合、创新”的态度,努力构建世界一流的生物产业生态圈。目前有460余家企业入驻,10000余名生物医药专业人才就业,其中集聚了63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形成了新药创制、医疗器械、生物技术等特色产业集群。而在医疗器械领域,目前园内8家医疗器械企业的9个产品已经进入国家医疗器械创新产品审批“绿色通道”,占苏州市的82%,占江苏省的50%。在三类高端植介入医疗器械领域,园内企业已获60张产品注册证,21张产品生产许可证。预计随着研发投入的不断增加、临床试验的加快推进和新品的逐步上市销售,企业经济效益将实现持续提升,近年园区生物医药产业将呈现爆发式成长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