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DC2018】杨鹏飞:中国神经介入的现状和发展

2018-09-08 15:03 · 369370

2018年9月8日,第八届中国医疗器械高峰论坛(DeviceChina2018)在苏州金鸡湖畔拉开帷幕。在现场,上海长海医院副主任医师杨鹏飞博士带来了题为《中国神经介入的现状和发展》的主题演讲。


2018年9月8日至9日,由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BioBAY)携手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主办的第八届中国医疗器械高峰论坛(DeviceChina 2018)在苏州金鸡湖畔拉开帷幕,直击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下,聚产业创新之力,论中国医疗器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未来。

随着全球医疗器械行业市场需求的上升,中国医疗器械行业也将迎来高速发展的黄金生长期。本届高峰论坛紧跟国内外局势,以“聚产业创新之力,论国械发展之道”为主题,聚焦医疗器械行业的创新与突破。

在同期举办的 “心脑血管与神经外科”分论坛上,上海长海医院副主任医师杨鹏飞博士带来了题为《中国神经介入的现状和发展》的主题演讲,分享了中国神经介入的发展趋势。

以下为主题演讲概要:

杨鹏飞:谈及中国神经介入的发展现状,可以用“蓬勃发展”形容。作为一个发展了20多年的学科,中国神经介入仍然是一个“青年”。

这20年的蓬勃发展主要是得益于三个方面:第一是整个神经介入技术的普及;第二是影像技术的进步,让更多的脑血管疾病被诊断出来,从而得到更好、更安全的治疗;第三是介入材料的发展,确保疾病治疗更为方便、有效和安全。这三个方面使我们的神经介入走上了快车道。

神经介入的范畴是整个的脑血管,关联三大类疾病——动脉性疾病(动脉瘤和动脉管腔的狭窄)、静脉疾病和动静脉畸形。脑血管领域高质量的研究很多,但是依然远远少于心血管。2002年美国发表了相关指南,并于2009年做了简单的更新。2012年,得益于材料、技术的发展,该指南再一次更新。

在美国,77.8%的医生首选介入治疗动脉瘤,从2007年开始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栓塞已经超过了开颅。在中国,受经济发展、医保政策的关联,在东部一些发达的地区,神经介入栓塞动脉瘤成为了首选的治疗方式,但是在一些西部欠发达的地区,这一选择可能会少一些。

在长海医院,介入动脉瘤栓塞的比例在90%以上。颅内狭窄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发病率非常高的一类疾病。2005年之后,我们认识到,颅内狭窄似乎应该更积极的做介入干预,因为再发卒中的风险高达23%。

在美国的指南中,大家也可以看到,对于中度的狭窄(70%以下的狭窄,无论怎么发生卒中,都不建议采用介入干预。在颅内狭窄的研究中,给我们一些提示:对于神经内科的医生,80%的医生会选择保守治疗,而神经介入的医生,选择介入的医生会显著的下降,这个数量会有非常明显的变化。在西方,当你碰到了一个病人药物治疗无效的时候,你会考虑对这个病人做什么,18%的人会仍然考虑维持原来的药物治疗,82%的人会采用新的单纯球囊扩张来治疗。所以颅内狭窄是不是变成了一滩死水?很显然不是,我们根据不同的病人要探索不同的策略,采用合适的介入策略。

在各国的指南中,对于症状性的颅内狭窄,大家相对的争议比较少,无症状的颅内狭窄争议非常大。对于无症状性的颅内狭窄,很多人的建议是只有并发症的发生率小于3%的情况下,才可以考虑做介入的干预。我们发现强化的药物治疗对于颅内狭窄的治疗非常好。

那么,强化的药物治疗对颈动脉狭窄的疗效是否积极呢?美国数据显示,整个颈动脉狭窄的治疗量是下降的,我们现在的最佳药物治疗的疗效有了显著的改进。

现在最火热的是颅内大血管的闭塞,在中国可以下沉到县级医院,未来的十年到二十年,颅内大血管闭塞的技术会快速发展。我们都知道从最早的1999年发表的动脉溶栓到现在已经探索了十几年,这里面有几个标志性的事件,第一个事件是2012年定义了最有效的支架型取栓器,2013年新英格兰连发了三篇研究,采用的是第一代的取栓器械,对我们临床的指导价值并不大,我们都在期待2012年以后采用的支架型取栓器。2015年的五个RCT研究,同时在新英格兰发表,采用的都是第二代的支架内取栓器开通大血管,都得到了一致的临床结果。在神经外科领域,我们认为这是一项惊天动地的技术,给我们广大的脑卒中病人带来了非常大的福音。

中国是世界脑卒中的“重灾区”,每年新发患者是200万,残死率达到30%到40%。所以卫健委成立了脑防委办公室,推动脑卒中的防治。如果现在的防控现状不变的话,再过30年,我们脑卒中的发病率会再高发一倍。

脑卒中治疗走在第一线的就是神经介入治疗。中国的起步比国外晚了十年左右,但是在老前辈的带领下,神经介入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现在有很多国际上比较著名的神经介入会议在我们中国举办,国内的东方脑血管会议也会通过网络进行全球直播,这些交流平台给了大家更多的视野和活跃的思维。

在大家的努力下,中国神经介入治疗量迅猛增长,包括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慢性缺血和急性缺血。我们预计,血管闭塞取栓将成为一个热门领域。

我们整个神经介入的主流产品,几乎全部来自于进口,在研发方面也是国外企业领先。当然,神经介入的产品正逐渐实现本土化。美敦力在设计产品的时候,会考虑中国人群的特异性,所以也越来越多地听取中国专家的意见,设计适合中国人的器械。现在全球各大公司对中国市场越来越重视。中国自己的产品,市场份额很小,但是我们非常的活跃,也开始做创新的产品。

整个神经外科产业的发展,不仅要靠企业,还需要医生的参与。中国现在的神经介入从业人员的身份背景,有神经外科、神经内科、放射介入科等。随着取栓技术的普及,从业人员的分布和占比在中国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神经介入医生参与其中。

脑卒中的救治需要多学科合作,目前这方面的协作还不强。未来三五年,国家脑卒中中心的建设会越来越好,整个神经介入会有一个指数的增长。神经介入产业的前景非常广阔,希望大家齐心努力、共同推进。

备注:以上演讲摘要,根据现场实录整理,未经嘉宾审核。

关于BioBAY

作为本届大会的主办方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BioBAY)历经十余年发展,以“专注、联合、创新”的态度,努力构建世界一流的生物产业生态圈。目前有460余家企业入驻,10000余名生物医药专业人才就业,其中集聚了63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形成了新药创制、医疗器械、生物技术等特色产业集群。而在医疗器械领域,目前园内8家医疗器械企业的9个产品已经进入国家医疗器械创新产品审批“绿色通道”,占苏州市的82%,占江苏省的50%。在三类高端植介入医疗器械领域,园内企业已获60张产品注册证,21张产品生产许可证。预计随着研发投入的不断增加、临床试验的加快推进和新品的逐步上市销售,企业经济效益将实现持续提升,近年园区生物医药产业将呈现爆发式成长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