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吴开春:消化系统疾病如何实现精准诊疗?

2017-10-28 13:03 · 李华芸

10月28日,第四届中国药物基因组学学术大会精彩继续。第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吴开春教授在上午的主题报告环节给大家分享了围绕消化系统疾病实现精准诊疗的最新进展。

2017年10月27-28日,西安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首场论坛——第四届中国药物基因组学学术大会暨首届中国个体化用药-精准医学科学产业联盟大会在西安隆重举办。本次大会以“药物基因组助力未来健康”为主题,旨在展示以药物基因组学为核心的前沿技术在精准医疗和未来健康的研究、应用和实践。

10月28日,大会精彩继续。第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吴开春教授在上午的主题报告环节给大家分享了围绕消化系统疾病实现精准诊疗的最新进展。

吴开春是国家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期从事消化系统疾病诊治的临床工作和基础研究,主要方向是消化系统肿瘤和炎症性肠病。

以下为主题演讲概要:

消化系统疾病如何实现精准诊疗?我想从诊断和治疗两方面来讲。目前,我们已经拥有很多先进的技术,可以帮助我们针对这一类疾病实现精准分型、预后判断和治疗指导。

我将以两个疾病为例——首先是胃癌,在我国发病率、死亡率都很高,约3/4的胃癌发病和死亡都发生在亚洲,其中中国患者占了将近一半。

对于胃癌而言,早期诊断很重要。根据TCGA分型,胃癌可以分成4个类型,包括基因稳定型,EB病毒感染型,微卫星不稳定型和染色体不稳定型。但是这种分类方法真正应用于临床,还需要很多工作。外显子测序鉴定不同亚型、不同位置的胃癌关键基因,可在现有的分型基础上添加信息。近期我们做了一个工作,对EBV相关的胃癌根据免疫细胞再进行分型。

第二的疾病是炎症性肠病(IBD),一种溃疡性结肠炎。这一疾病的发病机制与免疫系统、肠道微生物及外界环境都有关联。欧美人群研究数据显示,有二百多个位点与IBD有关,涉及一些信号通路。但是这些数据我们不能拿过来直接用。

在具体治疗过程中,我们常常借助激素、免疫抑制剂等生物制剂,这些药物面临副作用、耐药性等问题。怎么解决呢?我们可以根据精准医疗检测药物代谢,这就是回到我们大会的主题——药物基因组学。

值得注意的是,精准医疗若只针对一个靶点是远远不够的。对于消化系统的精准治疗来讲,目前无论是诊断还是治疗都已经进入临床,还需要大量的基础转化研究。这需要我们展开合作,共同推进精准医疗的发展。

备注:内容根据速记整理,未经嘉宾本人审核。

大会信息:

名称:中国药物基因组学学术大会暨首届中国个体化用药-精准医学科学产业联盟大会

时间:10月27日至28日,上午9:00-12:00,下午1:45-6:00

地点:西安曲江凯悦酒店大宴会厅

主办:中共西安市委、西安市人民政府、中国药理学会药物基因组专业委员会、中国个药联盟

承办: 西北大学、国家微检测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基因检测精准医学示范中心、陕西佰美基因股份有限公司、陕西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西咸新区科统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