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李涛:精准医学对于精神疾病的治疗有怎样的机遇?

2017-10-27 22:32 · 李华芸

10月27日下午,在“精准医学之路探讨”报告环节,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主任和华西脑研究中心主任李涛教授给大家带来了不一样的演讲,她从精神疾病出发,阐述在这一领域精准医学的大作为。


2017年10月27-28日,西安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首场论坛——第四届中国药物基因组学学术大会暨首届中国个体化用药-精准医学科学产业联盟大会在西安隆重举办。本次大会以“药物基因组助力未来健康”为主题,旨在展示以药物基因组学为核心的前沿技术在精准医疗和未来健康的研究、应用和实践。

在27日下午的“精准医学之路探讨”报告环节,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主任和华西脑研究中心主任李涛教授给大家带来了不一样的演讲,她从精神疾病出发,阐述在这一领域精准医学的大作为。

李涛多年致力于精神疾病的病因学研究、早期诊断及全程治疗,先后荣获吴阶平医学研究三等奖、中国杰出青年科学家奖、中国杰出女青年科学家奖、美国中华医学基金(CMB)杰出教授称号。

以下为主题报告概要:

精准医学这几年为什么重新火热起来?基因测序的快速发展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体包括通量的增加、成本的下降。多组学数据的融合及其他生物医学分析技术的发展,都推动着这一领域的飞速更新。

精准医疗在精神疾病领域,以及其他包括慢性复杂性疾病在内的领域,都面临着类似的挑战——首先是诊断,其次是治疗。今天,我将从我们团队已做的相关研究、从中体会跟大家进行分享。

以老年痴呆症为例,我们会遇到很多非典型病例,对于这些早发、不典型临床表现的患者,生物学标记可以作为指导诊疗的重要参数。我们希望将生物学与行为关联分析,为未来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制定提供依据。

作为医生而言,我们的诊断标准都基于临床现象学,包括抑郁、幻觉等病症。我希望,我们能够拥有一些客观的生物标记,真正造福于患者的精准诊断。这里需要我们建立一个透过症状看本质的框架,重新思考如何开展精神病理学研究。以抑郁症为例,我们如何在临床上把单向抑郁和双向抑郁分开,这需要我们整合所有的数据,包括遗传学、大脑功能、生理和行为学检测,建立一些生物标志物,再通过一个前瞻性、重复性研究,确定一个未来精神疾病诊断的标准。

精准医学对于精神疾病的机遇在于预测抗精神病药物的治疗效果、减少药物引发的不良反应。相同的药物对于不同的患者会造成不同的效果。这里除了遗传因素之外,环境、性别、身高、体重等多重因素都会影响药物反应。我们想要实现精准医疗,这些因素都必须考虑在内。

目前已有约200种药物被美国FDA批准添加基因标志物注释,以指导药物的临床使用。药物的选择和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的风险、剂量调整、药理作用机制都可以凭借药物基因标志物进行相关参考。梅奥诊所在这方面走在国际前列,他们已经开展相关项目表明,药物基因组检测有助于精神类药物的选择和剂量调整,从而让患者受益。

精准医疗无论是诊断还是治疗,在精神科都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还有一点,我们现有的信息,都来自于西方人群的数据,我们还缺少中国人自己的数据,这个需要多方协同、一起参与。只有建立真正的预测模型,借助基因检测技术、临床经验,才能够为医生合理用药提供支撑,真正实现精准医疗。谢谢大家!

备注:内容根据速记整理,未经嘉宾本人审核。

大会信息:

名称:中国药物基因组学学术大会暨首届中国个体化用药-精准医学科学产业联盟大会

时间:10月27日至28日,上午9:00-12:00,下午1:45-6:00

地点:西安曲江凯悦酒店大宴会厅

主办:中共西安市委、西安市人民政府、中国药理学会药物基因组专业委员会、中国个药联盟

承办: 西北大学、国家微检测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基因检测精准医学示范中心、陕西佰美基因股份有限公司、陕西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西咸新区科统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