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回顾,科技部正式印发《“十三五”医疗器械科技创新专项规划》,“点名” 测序技术、无创检测、液体活检;2017年SCI影响因子报告正式发布,共有132种期刊第一次被收录;药明生物在港挂牌上市,市值超320亿; “独角兽”GRAIL发布最新癌症血液检测成果;路透社2017年亚洲创新力大学榜单出炉,中国25所高校上榜;王萌团队新成果登《Cell》,揭示肠道细菌延长宿主寿命的最新机理……更多资讯,请跟随小编一起回顾。
《“十三五”医疗器械科技创新专项规划》重磅发布!点名“无创检测”!
6月14日,科技部官网正式印发《“十三五”医疗器械科技创新专项规划》。《规划》共提出了五大项重点任务,包括:1)发展前沿关键技术,引领医疗器械创新;2)推进重大产品研发,突破核心部件瓶颈;3)注重应用需求导向,强化示范普及推广;4)优化平台基地布局,促进创新能力提升;5)集聚创新创业要素,助力产业集群发展。
2017年SCI影响因子报告正式发布!(附TOP30)
6月14日,Clarivate Analytics(原汤森路透知识产权与科技事业部)正式发布了2017年最新《期刊引证报告》。据悉,最新版的JCR基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文献在2016年的引用数据,共涵盖了来自81个国家、236个学科的11,459种期刊,其中,共有132种期刊第一次被收录。
专访复星凯特CEO王立群:药物研发迎来新革命,细胞治疗为治愈癌症带来希望
CAR-T疗法是细胞治疗领域的一个里程碑。2017年,这类颠覆了血液学恶性肿瘤治疗的新技术有望获美国FDA批准上市。近日,在接受生物探索采访时,复星凯特CEO王立群博士说:“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免疫治疗已经真正从概念变成了现实。”采访中,他透露了复星凯特未来的发展规划,并畅谈了CAR-T疗法上市、安全性、复发等方面的问题。
25名院士!819人!CMDE正式公布17个专家咨询委员会候选人名单
6月12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医疗器械技术器审中心(CMDE)正式公示了包括体外诊断试剂在内的17个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候选人名单,共819名专家入选,其中,包括了25名院士。
在创新药的黄金时代,亚盛医药低调布局肿瘤靶向药 | 专访王少萌教授
6月13日,亚盛医药全球研发中心在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BioBAY)正式落成开业!自2009年成立至今,亚盛医药已经发展了8个年头,已有6个肿瘤原创1类新药进入临床。公司联合创始人、首席科学家王少萌教授表示,当下是创新药的黄金时期,亚盛医药致力于打造“first-in-class”和“best-in-class”药物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完整体系。
药明生物上市首日涨37%,市值超320亿!药明康德主体上市会值500亿?
6月13日,药明生物在港挂牌上市,开市报价25港元,较招股价每股20.6元高21.3%,首日涨幅为37.14%,总市值达到了320.39亿港元(约人民币279.22亿元)。随着药明生物敲钟,药明康德体系打造千亿市值企业之路又进了一步,今日收盘,药明康德系新三板上市公司合全药业市值为184亿元,加上药明生物市值,总市值达到463亿元。
2016年美国“最赚钱”的糖尿病药物TOP10
6月8日,FiercePharma发布了一篇题为“Top 10 diabetes drugs by 2016 sales”的报道,盘点了2016年美国最畅销的10款糖尿病药物。赛诺菲的Lantus、默沙东的Januvia以及诺和诺德的Victoza位居前三甲。这3款药去年在美国的年销售额都超过了20亿美元。此外,排在前7位的药物2016年在美国的销售额均超过10亿美元。
“独角兽”GRAIL最新成果,为实现癌症早筛迈进重要一步
作为血液检测领域的“新秀”,GRAIL自创立之初就备受关注。近期,GRAIL在2017ASCO年会上汇报了最新成果:依据临床试验数据表明,73%的肿瘤基因突变存在于血液游离DNA片段中。这意味着,特定的血液检测能够检测到与肿瘤相关的游离DNA片段。
路透社2017年亚洲创新力大学榜单出炉,中国25所高校上榜!
日前,路透社2017亚洲最具创新力大学TOP75榜单出炉。中国今年共计有25所高校入围,入围总量位居亚洲第一。与去年相比新增3所入榜高校:中国石油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同济大学。连续两年上榜的22所中国大学中,17所大学排名均有所提升:清华大学位列第6名,上升7位,位居入榜的中国大学首位;进步明显的高校包括华中科技大学,提升24位,位列第33名,北京化工大学上升13位,位列第34名。
5.6亿!马云对医院“下手”了!
6月9日,浙江大学在杭州对外宣布,浙江马云公益基金会、阿里巴巴17位创始人及合伙人、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向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赠5.6亿元人民币,用于支持设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发展基金”,该笔捐款旨在支持浙江大学医学教育、人才培养和科研事业,并限定用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余杭院区的医疗设备购置、人才培养与引进、医学研究等。
“立于自身、携手成林”——第二届新药创始人俱乐部年会齐聚共商医药创新之路
6月15日,第二届新药创始人俱乐部年会在美丽的苏州独墅湖畔隆重开幕。年会以“立于自身,携手成林”为主题,让一群志在中国做出具有全球知识产权的创新药、解决国内患者临床需求的科学家、企业家有机会和平台进行技术、产业、投资上的思考和讨论。
农业部发布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进口清单,含大豆、玉米、棉花
6月14日,中国农业部发布2017年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进口清单,批准孟山都、拜耳 、先正达等公司的大豆玉米等部分产品。此次批准的16个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进口)中,涉及到的转基因生物为大豆、玉米、油菜、棉花、甜菜,用途皆为“加工原料”。
王萌团队新成果登《Cell》:细菌的特定基因,既延寿又安康
6月15日,《Cell》期刊最新发表一篇文章,揭示了肠道细菌延长宿主寿命、提升健康水平的最新机理。来自于美国贝勒医学院的王萌教授和团队首次从基因水平,系统研究了共生细菌因素与衰老的关系。他们筛选到29种促长寿细菌,证实它们至少能够延长宿主线虫10%的寿命,同时发现了一条由细菌多糖介导的全新长寿通路。
Science特刊:人体能不能完美修复与再生?
6月9日,Science推出关于修复与再生(Repair and Regeneration)的专刊。讨论修复与再生是希望能解决年龄带来的皱纹和脆弱的膝盖;以及疾病或损伤导致失明,伤口不愈合,心脏功能丧失等等问题。与蝾螈和涡虫相比,人类与生俱来的再生能力是有限度的。我们会留下疤痕、活动性变差、功能减弱。这期特刊介绍了目前活跃的研究领域,以了解修复和再生的机制,着眼于治疗的应用。
连发突破成果!清除“衰老细胞”引Nature、Cell热议
抗衰老、延长寿命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研究话题。最近,“清除衰老细胞”相关的成果频频发表在顶级期刊上。最新发表Cell杂志上的一篇综述称,用药物学或免疫学手段清除体内积累的衰老细胞有望成为抵抗衰老相关疾病的有效途径之一。同时,发表在Nature Medicine杂志上的一篇研究证实,靶向清除衰老细胞(senescent cells)对延缓与年龄相关的疾病的发作起着重要作用。
不锻炼,连骨头也会长脂肪
锻炼减的不仅仅是你肚子上的肉。近日,一篇发表于Journal of Bone and Mineral Research上的小鼠研究表明,它还能改善骨骼厚度,提升骨质,甚至……减少骨头内的脂肪。这项研究发现,运动能够促使肥胖和苗条的小鼠骨髓中脂肪细胞体积减少。不过,只有肥胖小鼠骨骼中的脂肪细胞的数量出现显著下降。
维生素C+抗生素,消灭癌症干细胞的新组合!
“维生素C+抗生素”可以消灭癌症干细胞——这是最新发表在《Oncotarget》期刊的研究成果。来自于索尔福德大学生物医学研究中心的研究团队证实,多西环素(Doxycycline)和维生素C(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可以联合使用,有效阻止癌症干细胞的能量来源,从而消灭它们。
并非危言耸听,抗生素耐药性可能导致现代医学的终结
“世界正走向一个后抗生素时代,在这个时代,普通的感染可能会再次致命。如果目前的趋势继续下去,复杂的医疗干预措施,如器官移植、关节置换、癌症化疗和照顾早产儿,将会变得十分困难危险。这甚至可能导致现代医学的终结。”这是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去年4月在联合国发表演讲时所说的话。她再次提醒人们,抗生素耐药性问题已经成为当今全球卫生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
炎症意料之外的作用——促进肌肉干细胞再生
炎症反应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保护我们的身体免受病原体感染,又是诸多疾病的罪魁祸首。不过,近日来自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一项研究揭示了一种常见的炎症因子——PGE2(前列腺素E2)的一种保护作用。在肌肉损伤或剧烈运动后,PGE2能够激活负责修复损伤的肌肉干细胞,促进肌肉再生。
PNAS:基因治疗中如何让转运病毒躲过免疫系统
很多患者都无法参与基因治疗的临床试验,因为他们的免疫系统识别和对抗用于治疗的病毒。现在,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和北卡罗来那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解决方案,可以让这些病毒逃避人体正常的免疫反应。这个发现发表在5月29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报上。
Cell子刊:抗氧化剂阻止恶性肝癌?
6月12日,Cell子刊《Cancer Cell》发表一篇文章,首次发现一条导致肝内胆管细胞癌变的关键信号通路。肝内胆管细胞癌(ICC)属于原发性肝癌,至今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和方法。研究团队第一次证实,高水平的活性氧易引发胆管细胞癌变,而抗氧化剂可以阻止这一恶化。
Nature子刊:3D打印将细胞排列成特定图案,为损伤血管打“补丁”
血管狭窄、硬化或者堵塞引起的组织缺血经常导致心脏病发作,中风,坏疽等严重疾病。虽然目前的手术可以修复大血管出现的问题,但治疗那些比较微小或已被治疗损伤过的血管仍然十分复杂。近日,来自波士顿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发一种新方法,利用注入内皮细胞的3D打印血管补片,生长出健康血管。
Nature:科学家发明“分子诱饵”,不用抗生素也能除掉细菌
近日,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一项研究发现,一种分子诱饵可以靶向作用于肠道中能引起尿路感染的大肠杆菌,减少致病菌的同时不影响其他微生物组成。该研究发表于6月14日的Nature期刊上。
Nature:炎症和精神疾病之间存在惊人新联系
一般来说,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通常有一个范围广泛的神经精神症状,包括焦虑、抑郁、头痛、癫痫发作、甚至精神病。但是他们的病因长期以来还不清楚,甚至没有意识到这些都是这种疾病的症状。自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的一项新研究揭示了这个谜团,并指出了一种潜在的新药物,用于保护大脑免受狼疮和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神经精神效应。
关于BioWeek
为了帮助读者更好、更深入地了解前沿生物技术研究和生物行业内的成功商业模式。生物探索推出BioWeek资讯回顾栏目。通过汇总生物圈内一周的产业动态和研究前沿,来让您更充分地认识生物业内的“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