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认识精准医疗:政策导向决定生死,急于求成是浪费金钱

2016-11-22 06:00 · 280144

11月19日,第六届Bio4P精准医疗创新论坛暨2016中国医健创新创业大会在杭州举行。在本次大会中,临床医生、企业家以及投资者共同讨论了精准医学的未来,他们从发展风险、实施落地、未来突破点等角度让我们重新认识了精准医疗。


谈及精准医疗,不得不说起9月份国外发表的两篇文章,这两篇文章把“精准医疗”推上了审判台,指出精准医疗是泡沫。在作者看来,“精准医疗是一个吸引人的热门概念,玩概念者,自己不能被玩弄,更不能去玩弄病人。”关于精准医疗泡沫也引起了国内的热议。

11月19日,由贝壳社主办的第六届Bio4P精准医疗创新论坛暨2016中国医健创新创业大会在杭州举行,精准医疗未来发展的方向毋庸置疑地成为了大会的热点话题。临床医生、企业家以及投资者的观点,或许能帮助我们重新认识精准医疗。

“精准医学最大的风险在于政策导向”

近年来,精准医学概念吸引了大量的资金,那么“精准医疗泡沫说”是否对该领域的投资有影响?汇添富基金医药投资总监周睿说,“从投资角度来说,投资医学是没有风险的,因为医学本身就是刚性需求,真正的投资风险在于医学技术,例如存在一些伪科学的技术,这就比较有风险。”

精准医学符合了现代医学的发展方向,所以国家在大力倡导。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医务部部长张继东说,“医学发展最大的风险是政策,一个好的政策让医院活下来而且能让它发展得很好,也让精准医学技术发展得很好,如果政策指歪,那么精准医学马上就会不行了。”

“精准医疗要落地,请多给一些耐心”

精准医学热门是因为它存在着市场需求,病人需要我们以最快的速度把原来用于科研的技术转化到医院。赛默飞基因分析业务中国副总裁张焱说,“我觉得大家都要有一些耐心,无论是美国的登月计划还是中国的精准医学,不是1年2年的事情,它可能需要10年甚至是20年,精准医学的转化需要一个过程。最大的难点在于,精准医学需要跨学科的合作,需要药厂、技术人员、医生、政府等等在一起认真地考虑如何实现精准医学的转化,这也是以前没有遇到过的挑战。”

精准医学真正的落地需要解决一系列的支付、伦理、医患等问题。思路迪创始人熊磊说,“其实医疗领域的关键是技术是否可以解决问题,如果发现一项技术能解决实际的问题,那么国家在政策上就会进行规范化,用这项技术来推动某个领域向前推进。行业的参与者有必要降低技术的价格,使老百姓都用得起,并且确保技术使用在正确的领域中,而不是过度夸大,不然行业会夭折。此外,在医疗行业中,对待新技术要有非常开放的态度,因为一项新技术不可能完美,所以要给新技术一个发展的空间。”

“精准医学还不能广泛推广”

精准医学最终的落脚点在医院,最终的受益者为患者。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副院长裴仁治说,“精准医学是未来的方向,医院肯定要积极地支持。但是精准医学不是在所有医院中实施,因为疾病条件不一样,治疗标准就不一样,所需的技术也不一样,因而还不能广泛推开,不然会造成资金的浪费,给患者带来损害。精准医学的好处是减少不必要的治疗风险,以及给患者减少费用。现在很多精准医学没有发展到很高水平,需要不断地探索。我借这个机会呼吁国家推进精准医学计划,做更大的普及,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有效的药物开发上,因为一些肿瘤药物很贵,且中国原创性的药物很少,大多都是仿制的。”

未来方向:构建商业模式,建立行业标准

精准医学行业的崛起非常地迅速,周睿说,“大量的企业玩家都跻身进来,导致了产业过热的现象。如今大约有1600多家企业与精准医疗相关,大部分的企业没有核心技术、团队和商业模式。一个好的精准医学企业,我们更希望它有丰富的商业模式,掌握核心技术,在治疗诊断、数据和药物研发三个环节中构建商业模式,而不只是测序之后发一个报告给医生。良好的商业模式也是投资界所热衷的。”

张焱女士说,“做实验不是成功一次就好,而是每次都要成功,所以要了解行业的真正需求,把行业标准化。有一个明确的指南才能真正地激励有创新、踏踏实实做技术的企业存活下来,而不是存在太多同质化。我们很期待跨行业的合作,不断建立标准。”

张继东说,“精准医学的发展要靠从事精准医学的人保证他们的方向,用以人为本的思想来保障老百姓,减轻他们的病痛,以此为出发点,再考虑基金公司的回报,最好不要考虑马上上市,然后抛掉去国外买房子买车子。精准医学未来的发展方向不能靠天,也不能靠地,只能靠做精准医学的人一起努力。”

备注:本文根据第六届Bio4P精准医疗创新论坛暨2016中国医健创新创业大会圆桌讨论整理报道

关键词: 精准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