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Share】第五期:精准医疗-血液核酸检测技术和应用

2016-10-25 06:00 · buyou

上周六,第5期BioShare活动采用线上直播的形式与各位朋友见面了。本期活动我们邀请到凯杰(苏州)转化医学研究有限公司生物标记研发部王瑜博士,她带来的演讲主题是“精准医疗-血液核酸检测技术和应用”。


上周六,第5期BioShare活动采用线上直播的形式与各位朋友见面了。本期活动我们邀请到凯杰(苏州)转化医学研究有限公司生物标记研发部王瑜博士,她带来的演讲主题是“精准医疗-血液核酸检测技术和应用”。

液体活检是一种快速、简便的癌症血液检测方法,是精准医疗的重要途径之一。它的临床应用前景非常广泛,然而现阶段,液体活检用于早筛、辅助诊断或术后监测,还仅限于科研探索,亟待大规模的临床研究验证。

在本次演讲中,王博士首先谈到了液体活检技术研究进展及血液核酸检测技术与应用。与传统组织活检相比,液体活检有诸多优势,比如:创伤小,标本易得、重复获得容易、可动态检测、均化异质性、实时判断疗效、可随肿瘤的发展从而动态调整治疗决策等等。但同时也存在灵敏性不足的缺点。

目前,可用于液体活检的材料主要有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 CTC)、循环肿瘤 DNA(ctDNA)、和Exsome(外泌体)。不同检测方法有各自的特点。比如,CTC可以用于肿瘤的早期诊断,在早期肿瘤患者中,利用影像学在还未发现病灶时已经可以在外周血中检测到CTC。此外,CTC还适用于快速疗效评估及提供预后相关的分子生物学特征。而外泌体则是液态活检的“新贵”,外泌体携带的信息多样化,包括有蛋白质、DNA、信使RNA以及一些非编码RNA。其中,蛋白质和核酸,均可用于癌症的早诊、复发监测、抗药性监测等相关方面的分析。而且外泌体在数量上多于CTC,更易富集;在形式上分泌小泡能够有效保护核酸类物质,克服了ctDNA在血液中容易降解的问题,在临床应用上大有可为。

接下来,王博士详细介绍了三种血液核酸检测技术,包括:循环肿瘤DNA检测,循环肿瘤细胞-RNA检测和外泌体-RNA检测。ctDNA的检测可利用QPCR和NGS两种技术进行。其中,GeneRead 靶向测序 Panel 技术有诸多优势,比如灵敏度高,适合 FFPE 和 ctDNA;所需的DNA模板少;试验流程快等等。而外泌体可以利用试剂盒从血清、血浆或细胞培养上清中提取获得,洗脱下来的囊泡可即用于物理或生化性质分析,或可进行缓冲液交换及浓缩。CTC-RNA可以利用Adna Testing癌症检测试剂盒分离提取,并进行后续的RT-PCR分析。

圆桌讨论:

演讲环节结束后,王博士解答了线上观众提出了疑问,与大家进行零距离互动。在这里,小编挑选了几个问题,与大家进一步分享。

CTC在血液中含量如此少,我们该如何检测?

王博士解释说,抗原-抗体-磁珠免疫复合物可高效地富集CTC。利用捕获抗体(如EpCAM抗体)和CTCs抗原(如EpCAM)之间的高度特异性反应,免疫作用促使抗原与耦合到磁珠的抗体发生特异性的结合,然后抗原-抗体复合物被置于磁场作用之下,通过磁场对磁珠固定从而使CTCs与其他血液细胞分离,产生富集效果。

液态活检可以检测CTC、ctDNA和外泌体,那么我们在应用时该如何选择呢?

王博士表示,这三种检测方法侧重点不同,应用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加以选择。目前,液态活检以CTC和ctDNA为主。CTC与ctDNA可能具有不同的应用价值,CTC检测用于辅助诊断和疗效评估,ctDNA检测用于分子诊断和靶向药物耐药监测。

液态活检技术在临床应用面临哪些困难?

虽然CTC/ctDNA检测能为肿瘤治疗提供重要的指导,但是其罕见性都使临床应用面临挑战,因而提高这种分子测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对于建立其临床效用是至关重要的。外泌体的临床应用虽已显示出良好的前景,但作为生物标志物的研究目前处于起步阶段。尽管如此,液体活检作为一种非侵入式的血液测试,仍然潜力巨大,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可能为更多的病人实现个体化治疗。

关键词: 液态活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