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用材料需求空间大 纳入政策重点支持专项

2012-07-05 09:08 · wenmingw

中国对生物医用材料和制品有着巨大的需求,但是在生物医用材料的发展上相对滞后。今年2月,工信部发布《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生物医用材料专项工程成为其中被重点支持发展的新材料产业之一。规划预计到2015年,我国将需要人工关节50万套/年、血管支架120万个/年,眼内人工晶体100万个/年,医用高分子材料、生物陶瓷、医用金属等材料需求将大幅增加。

由十余家深圳本地企业和研究机构组成的“深圳市生物医用材料创新战略联盟”,近日在深证正式成立。相关负责人称联盟将更有效地集聚生物医用材料创新资源,提升深圳市生物医用材料及无源医疗器械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引领我市生物医用材料产业加快发展。记者成立大会上了解到,深圳生物医用材料产业的年产值已达50多亿,未来有望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一支主力军。

深圳市生物医用材料创新战略联盟是由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深港产学研基地发起成立的,目前成员单位包括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深圳大学、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深圳研究院、深圳市北科航飞生物医学工程有限公司、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等十余家研究机构和企业。

据介绍,生物医用材料是横跨医疗器械和新材料的交叉学科。深圳生物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09-2015年)提出,将生物医疗器械,包括介入医疗器械、生物人工器官、组织工程产品料列入六大发展重点之一。

>>我国生物医用材料需求空间大

根据2007年统计的数据,国际生物医用材料及其医用植入器械等制品占医疗器械产品市场的份额大于40%,而在我国只占市场比例约17%,其中技术含量高的产品90%以上依靠进口。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对生物医用材料和制品有着巨大的需求,目前人工关节年需求量约为100万例、血管支架约500万例、人工心瓣膜15万例、牙种植体40万例,但实际用量却分别小于需求量的10%,显然远不能满足全民医疗保健的基本需要,特别是救灾和灾后伤残人员康复的急迫要求。

在近10年中,生物医用材料及制品的市场增长率一直保持在30%左右,预计未来10年-20年内,包括医用金属材料在内的医疗器械产业将达到医药制品市场规模。

今年2月,工信部发布《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生物医用材料专项工程成为其中被重点支持发展的新材料产业之一。规划预计到2015年,我国将需要人工关节50万套/年、血管支架120万个/年,眼内人工晶体100万个/年,医用高分子材料、生物陶瓷、医用金属等材料需求将大幅增加。

 国内体内植入生物医用材料制品的市场需求

国内常用生物医用材料制品的市场需求

>>生物医学材料产业发展滞后

我国生物医学材料产业发展比较落后,主要是技术结构不合理,在我国医疗器械产业中所占比例低,多为一次性用品和骨钉、骨板等技术低产品,且质量不稳定、资金投入少、技术成果转化率低。国产产品细分程度低,一般、传统和初级的产品占多数,高端产品仍以进口为主;我们的研究仍以仿制为主,缺少真正具有自主技术的创新产品;从事生物医学材料的大企业太少,近5000家生产生物医学材料的企业,仅有1家是上市企业;生物医学材料的主要原材料也依靠进口。

以2003年直接植入或与生理系统结合使用的高技术生物医用材料及其制品的注册情况为例,境外产品达592种,占来华注册的医疗器械产品的27%,而境内产品仅占医疗器械注册产品的9%,且质量不稳定;境内注册的技术含量低的一次性用品达218种,占注册的254种医用高分子产品的85%。就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而言,迄至2006年10月全国共12 243家,其中国有企业(含国有资产控股企业)占3%,中外合资企业占37%,民营企业占60%,相当数量的技术雄厚的国营和民营企业正在被外资企业吞并或转变为中外合资企业。生物医用材料及其制品的生产企业仅占10%~30%,且企业规模小,劳动生产率低,竞争力差。

生物医学材料产业发展滞后原因是多方面的。政策方面,国家对生物医用材料十分重视,但是主要的重点在科研上,对科研的扶持力度大;而对于生产来说,现在的扶持还是着眼于经费支持。但是,生物医用材料从科研到生产,周期长,投入大、见效慢,与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不一致。这种情况下,利用政策倾斜的方式来扶持就比直接给予有限的经费支持更为有效。其次在科研上,课题重复现象严重,导致有限的经费没有得到充分合理地利用。最后就是产学研不能紧密结合,各自完成自己的工作,互相不了解,做科研的不了解市场,做市场的不懂科研,结果就是大家都在埋头苦干,但是没能形成合力,甚至有时候出现了相互制约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