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DC2016】王东进:全民医保与保健中国

2016-09-10 09:22 · brenda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会长王东进带来主题演讲《全民医保与保健中国》,以下为演讲摘要。

作为目前国内最首要的、关注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高端会议,中国医疗器械高峰论坛(DeviceChina)于2016年9月10日在独墅湖畔拉开帷幕。今年的峰会继续关注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生态发展,探讨全球创新的发展模式和资本市场的解读,并设立主题分会和优秀医疗器械企业路演,进一步搭建高端交流合作平台,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9月10日上午由新华社《财经国家周刊》副总编辑张超主持。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会长王东进带来主题演讲《全民医保与保健中国析》,以下为演讲摘要。

各位同仁、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能够来参加这次论坛非常的高兴,在此预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我们正处在十三五发展规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阶段。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健康中国的国家战略,也是全面小康的重要内容,正所谓只有健康才有小康,没有健康何来小康,健康中国的目标是要实现全民享有公平的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医疗保障,要将东亚病夫扔到太平洋里面去,将健康中国的崭新姿态莅临于世界民族之临。健康中国是关系到亿万人民福祉的理念,希望全社会参与、全民行动,需要全面深化改革,特别是三一联动的改革,需要建立一系列的社会制度,特别是全民基本医疗的保险制度,全民医保在实施战略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有支撑性保障性的作用。2009年新医改以来,全民医疗建设成绩斐然,在实施健康战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6个方面:

一、 全民医改覆盖全体居民,使人人享受基本医疗保障,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提供了制度保障。从主覆盖几千万城镇企业职工到覆盖超过13亿城乡居民,参保人员达到总人口的95%以上,我们只用了十几年时间,便实现了国人“病有所医”的千年梦想。这是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都难以企及的。

二、全民医疗的保障水平不断的提高,特别是实现城乡居民医保整合以后,农村居民保障水平提高幅度比较大,药品由原来的1100多户增加2400多户,医保基金支付的比例,居民由30%、40%提高到现在的70%左右,职工医保普遍在80%左右。个人医疗卫生支出由2001年的61%降到2015年的29.97%,是近20年来最低的,明显缓解了群众反映的看病贵的问题,基本上实现保基本的问题。

三、公共财政与医保的投入不断增加。这些年公共财政对卫生的投入增长15%以上,遥遥领先于美国日本等42个国家。卫生支出占GDP的比重由95年的不到4%增长到2015年的6%,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从2008年的5.1%提高到2015年的5.8%。2015年全国对卫生的累积支出达到56400多亿,比同期全国财政支出增幅16%高出4.8个百分点。2015年全国卫生总费用已经超过4万亿,其中对城乡居民医保的补助,由最初的每人40元增加到每人的420元。短短几年增长了10倍,在居民中占的比例80%。

四、医保基金的规模不断扩大,保障能力不断的增强,由1998年的60亿扩大到2016年的1.4万亿,增加到200多倍,医保覆盖范围,基金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产生了两个最直接、最显著的效应:一是广大群众的医疗需求呈井喷式增长,2015年全国达到了77亿人次,是1996年的3.7倍。2003年以来,住院率从4.8%迅速增长到2015年的15.3%,高于部分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二是大大促进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医疗机构业务收入的大头来自医保基金,大约占50%以上。2011年到2013年医院收入增长23.6%,医保基金大量注入,为医院迅速发展提供财力支持。医院数量近年来不断的增加,2002年到2015年,二、三甲医院的数量分别增加了32%和97%。河南郑州上万张床位,这种超大型的医院,在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医院的床位数在2015年达到533万张,已经高于加拿大、英国、美国和西班牙。

五、全民医保助力扶贫,因病致贫有所缓解,加快了扶贫的步伐。

六、医保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现在我国都达到了或者高于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有些指标已经接近发达国家,全国人均寿命2015年已经达到了76.34岁,比2010年提高了1.54岁,5年多时间提高了1点多岁。

大家知道76年的时候,我们全国的期望寿命是35岁,现在翻了5番,上海北京地区人均期望寿命已经超过80岁,人民健康水平总体上达到中高收入国家水平,实现健康中国的大战略上,迈出可喜的步伐。但是,由于全民医保本身还存在一些短板和机制上的缺陷,加上三医联动的改革方针没有真正的贯彻实施,医疗体制度改革,医疗体系结构头重脚轻的问题仍然相当的突出,使得医疗卫生的投入产出比不高,还不尽人意。全民医保的保障基础性作用被打折扣。这些都可以通过全民深化医改,牢牢抓住补齐短板,两个关键加以解决。

高端医疗器械研发创新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当前我们正处在鼓励万众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时期。从科学发展历史中可以看到,科技创新的成果用于人类自身的健康和国家安全,每次革命性医学科学的发现,都为人类的生存质量和生命的提升带来福音。健康中国战略提出,反映的是整个民族,全体国民对健康的追求,也是医保健民的追求,维护这一权益做出保障。需求决定供给,需求也倒逼供给,广泛的健康需求,包括高端医疗产生了内在动力,对发展健康产业提供了无限的商机和广阔的市场。

一、近年来生物技术不断揭示生命的秘密、人类健康的新途径、新方法。干细胞技术、延长細胞衰老技术、脑科学、人机解口等技术迅速发展,在人口健康领域开发了重大的疫苗和早期诊断、8项药物标准等。在临床医疗中,超声、CT、3D打印、核磁等等日新月异方兴未艾,为人类认识生命奥秘,精准实施无痛治疗带来了博弈。预测表明,中医药将依靠创新,依托市场获得新的发展。重大疫苗产品、技术有望带动我国医疗产业成为千亿产业,每年可为患者节省5千亿的医疗支出。移动医疗将成为现代赤脚医生缺药的难题,早期诊断技术、智能养老技术对房病治病,减轻患者痛苦,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都大有益处,同时又大大推动我国健康产业的发展。

机遇和挑战并存,虽然我国已经跻身世界25强,在中等收入经济体中排名第一,这我们当然很高兴,因为从来没有排到过这个名次。但是你要看到,排在我们前面是谁?是瑞士、瑞典这些国家,他们只有几百万人口,我们是13亿人口的国家,人家排在第一,我们排在第25,这么比较来看,我们不能自满。

二、由于体制性障碍,我国自主创新的能力与中国的大国地位还不相称,不能适应4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需要。医疗器械领域的矛盾更为突出,我国的医疗器械市场,在医疗机构中到处呈现着洋设备、洋机器、洋耗材,只要我们抓住机遇,选对路径,用改革的办法清除体制性、政策性的障碍。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聪明才智也会呈井喷式爆发,我国高端医疗器械的研发创新就会实现迅速健康的发展。

三、搞好医药器械研发创新,从健康工作战略出发,综合考量、统筹谋划,不能仅仅看作是单纯的专业技术问题,也不能为创新而创新,因此一定要注意把握和正确处理高端医疗器械研发创新与各个方面的关系。这样研发创新才可能顺风顺手,收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我觉得应该把握8个方面的基本关系,因为时间不展开。

1、守正与创新的关系,就是遵循客观规律,特别是医学科学的内在规律,生命科学的客观规律,守正是根基,创新是希望,只有在守正的基础上,创新才能遵循大道,创新才有希望。

2、创新不是事事都从头来过、过分追求原创。全球化的背景下应该具有更加开阔的视野和更加开放包容的胸怀,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都是不错的捷径和诀窍。对于在国外已经实施了完整临床试验的项目不妨多一些拿来主义。

3、健康需要与治疗需要的关系。研发创新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健康需要,而不仅仅是治疗需要。因此,研发创新一定要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需要。

4、当前医疗体制和医疗器械的关系制约着我国健康发展,包括全民医保基金使用效率,医疗服务质量水平,国家投入产出比例等因素。虽然医疗器械存在还不够先进等问题,但最深层的是医疗体制问题。美国的医疗器械堪称一流,人均9千美元,但他的医疗体制比较落后,结果他的人均寿命和国民主要健康指标远不如卫生支出不到5%、人均支出35美元的新加坡。

5、我国尚有7千万人没有脱贫,我们想问题应着眼于人民群众的需要。可以肯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的全民医保只能做到保基本,不可能保高端,不可能走高端路线,小众的高端需求只能通过多层次、多元化的途径加以解决。

6、创新研发与临床治疗的关系。我国对于医疗器械的管理,总体来说是严格的,没有进入医院的临床治疗,有一些机构研究性的工作演变为临床工作,不但违背了医学的伦理,也损害了患者的知情权和经济权,这些必须纠正避免。

7、高端机械与优秀人才的关系。无论多么高端的医疗器械都不过是人手的扩张和延伸,最终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人。目前相较于发达国家,最短缺的还是优秀的医疗人才,有些医疗机构虽然进口高端的医疗设备,由于缺少优秀的专业人才,高端设备并没有发挥高效能,有的高端设备长期被闲置。任何时候都需要大医精神,要把优秀医学人才的培养和作用的发挥与高端医疗器械研究结合起来。

8、经济效应与社会效应的关系。虽然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不是所有的人和机构都奉行的。因此在健康中国的大背景下进行高端医疗器械的研发创新,一定要把社会效应放在首位,有了好的社会效应,也会有好的经济效应。

备注:文章根据嘉宾演讲整理,未经嘉宾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