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思路迪公司和北京中医药大学签订新药合作项目协议。本次合作系双方就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雷海民教授团队源于传统中医药的国家Ⅰ类创新药物达成的合作开发和销售协议。据悉,该项目总协议金额突破6400万元。
北京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促进中心主任雷霆、主任助理刘慧,北京中医药大学校副校长乔延江,宣传部部长董玲、科技处处长李志刚,中药学院党委书记马长华、副院长倪健、党委副书记艾路、副院长雷海民、副院长吴清,思路迪医药科技公司董事长熊磊、首席执行官龚兆龙、临床前药物研发技术总监林毅晖、政府事务总监朱明,北京大学医疗产业园副总经理薛伟及特邀嘉宾出席了此次签约仪式。
在签约仪式上,副校长乔延江首先代表北中医对签约仪式表示祝贺。科技处李志刚处长介绍了项目情况,雷海民教授带领的中药先导化合物创新团队在前期研究中,以临床疗效确切的中药及复方为切入点,发现符合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等作用特点的多个先导化合物。
雷海民副院长对新药合作项目作了详细说明:该项目涉及的精准抗肿瘤先导化合物是一种稳定性好、制剂成本较低、生物利用度较好的固体化合物。经初步试验发现,这种化合物有较好的抗癌活性,对肿瘤细胞的抑制效果良好,且毒副作用较小。即使使用剂量高于最低有效剂量20倍,对神经系统、肝脏、肾脏等也几乎没有影响。这部分得益于该结构母体源自于中药活性成分,具有较好的生物适应性。
在与思路迪合作的前期验证中,已经通过该公司的药物开发转化平台初步找到了具有药效预测性的生物标志物,这将精准的指导患者入组与适应证设计,成倍提高化合物的后续临床开发效率与成功率。该化合物已获中国发明专利和美国授权发明专利,很有希望成为我国肝癌领域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I类新药。
思路迪董事长熊磊在会上表示,精准医疗理念最早来自于中医。中医倡导“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个体化治疗思想与时下兴起的精准医疗的理念不谋而合。在国家提倡中药现代化大背景下,传统中药与现代医学正在相互借鉴、共同发展。此次思路迪精准医疗的新药开发模式与源于中药活性成分的药物筛选强强联合,期待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在抗肿瘤新药的合作上获得进一步成果。
随后,龚兆龙博士具体介绍了思路迪参与项目的重要意义。他谈到,创新药研制的目的是为满足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在中国,肝癌每年新发病例40万人,存在巨大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而肝癌的基因变异十分复杂,具有成百上千种突变形式,非常适合用精准治疗的思路来研究治疗肝癌的药物。
思路迪自成立以来,依托中国丰富的临床资源与自身开发的核心技术,投入大量资源建立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肝癌原代细胞库,目前已经达到上千株规模。基于该技术成果打造的药物研发平台也成为新药开发的“独门武器”——用大量的原代细胞株对药物进行评估,等于在临床前用几百个病人的细胞模拟一个三期临床试验。
这些细胞株各自有不同的突变图谱,药物化合物在细胞株上的敏感性数据,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反映拥有同样突变的病人对药物的反应。通过这样的细胞实验,鉴定出与药效相关的突变基因标志物,一方面可以指导临床实验的入组,另一方面可以大致估计受试药物在肝癌病人的群体反应率。
这样的的肿瘤精准药物开发平台能够成倍提高新药开发效率和成功率。包括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在内的国内外数家知名科研机构和跨国药企均对思路迪的精准药物开发平台表示出浓厚兴趣,并已在药物开发领域开展广泛合作。
北京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促进中心主任雷霆等领导出席仪式。雷霆首先对项目的成功签约表示祝贺。他指出,该项目的顺利实施将对国家中医药产业创新起到带动作用,同时,高校和企业合作进行新药研发和成果转化的模式,也将会为我国新药研发及产业化带来新的活力。
最后,雷海民副院长与龚兆龙首席执行官分别代表双方在合作协议上签字。
通过此次合作,传统中药化合物在精准医学的引导下,将会在抗肿瘤新药开发领域得到升华。合作双方对中医药宝库深入探索,传统智慧的结晶在世界领先的转化平台上大放异彩。抗肿瘤新药的瑰宝将为中国癌症患者带来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