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助理、信息中心主任刘帆
医疗器械新政是今年无法回避的热门话题,2014年9月18日在苏州召开的“2014中国医疗器械高峰论坛”的主论坛上,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处副处长李新天通过“医疗器械法规新政对行业发展与创新的影响”为我们解读了医疗器械行业最新动向。
近年来很多国家都在积极推进医疗信息化发展,在临床辅助决策、医疗质量监管、疾病预测模型、临床试验分析、个性化治疗等方面的应用,大数据都将发挥巨大的作用,从而提高医疗效率和医疗效果。然而随着医疗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医疗行业早就遇到了海量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的挑战。
2014年9月18日在苏州召开的“2014中国医疗器械高峰论坛”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助理、信息中心主任刘帆为在其“医疗大数据的创新实践和市场展望”中表示:医疗大数据还处于初级阶段;由于过去的系统与子系统的庞大,数据的产生是无序的;而随着医院信息化发展20年,我们要做的不仅是临床数据化(主要是以部门为核心),现在急需要改革的是“以患者为核心”的医疗数据信息化。
其精彩演讲语录如下:
1.医疗大数据行业不同程度在炒作,但是对推动行业发展有意义;炒作是一件好事,说明我们开始重视。
2.什么云、什么结构化,在医疗产业皆吹捧,实现产业目前仍然为时过早;
3.“大数据”中的“大”是相对的概念,不过随着采集的样本越来越多,big也将越来越大:过去是产生数据,现在是数据的利用与挖掘。
4.过去数据是离散的,现在要求是结构化。非结构化的数据,怎样挖掘。过去做的电子病例,不够结构化,难以挖掘。
5.过去的数据,都是人工录入的,不是大数据;真正的大数据必须含有系统采集的。现在的大数据仍然是以医院为核心,没有做到以患者和用户为核心。
医疗大数据的现状:区域的大数据还没有产生
有过丰富医疗信息化经验的刘主任表示:诊断标准是医院的信息化临床中最重要的标准,但是目前基本都是医院各自做自己的数据,这对今后建立行业的诊断标准影响较大。因此他呼吁医院之间应该进行数据交换 。
创新在哪里?增强数据的实时性和结构化数据点
现阶段,医院里的大夫分工越来越精细,看病反而却越来越类似“瞎子摸象”,这主要是与数据的实时性和结构化不强; 而病人是一个生命个体,他的各个器官是互相联系的,我们以前没有一个系统给大夫提供一个全局的概况,现在我们提供一个全局视图的东西。
刘帆表示:未来的医疗大数据应该是以患者为中心,形成一个叫“综合视图”的结构化网络,打开患者的信息,就知道病人至今共就诊过多少次,使用过多少种药?使用的时间、问诊的医生等等,形成结构化的数据点,从而转向更加精准的诊断。
由于这还是只是一个院内中心,所以我们还应该扩展我们的信息数据量,例如去做一个区域医疗系统: 基于XX医院,给每个人建健康记录,包括医院就医、 社区就医及居家信息;然后在这个平台上可以进行病人健康档案的查询,相当于我们构建的以病人为中心的、全生命周期的、从健康到疾病的全面的数据中心。
我们到底该如何去使用数据 ?
NO.1 数据查询应用
数据产生之后,如何让大夫快速查出数据? 医院很多系统都要调用我们的数据。我们有没有很好的工具提供数据接口?这一块经过简单的配置,就能使我们的系统得到方便的应用, 这是最低级的使用:即人机查询和机器查询。
NO.2 临床路径的生成:循证医学和循证医学管理
医生是否做正确决策关系关系到医疗的安全, 临床路径的总结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以我们医院目前已经有800个临床路径在使的大数据预估、分析临床流程的规律为例,总结出:点缀一下变成临床路径、执行起来很简单;大夫可根据路径做选择;还能快速生成、快速使用、快速调整现在临床路径。
NO.3 三位一体的科研平台
从三年前,我们把病人尿液、体液、血液所有采下来的标本都进行冻存、保管。这些标本可以对未来的科研产生价值、对病人进行长期随访、形成三位一体科研平台。
在此平台下 可以进行科研与临床管理的打通,病人的临床信息等一系列的数据很多,且皆为表型数据。
而现在可通过标本库,建立包括表型数据、生存环境数据、日常生活习惯数据,还有相当大的是临床数据:包括免疫、代谢蛋白等个人数据等汇聚在一起。
如果每个人的数据都是全的,这必将是一个大数据,对这些数据的挖掘必将对未来医疗产生变革。
对医疗大数据的未来展望
NO.1 未来大数据肯定不是医院数据; 一定是区域数据, 一定是大样本 !
NO.2 数据不是一个人的某点的数据、不是一次就医的数据;而是一个连续的数据:包括院前与院后的医疗和健康数据!
NO.3 客观、自动生成的数据才是大数据!我们不能靠人去录入, 如果靠人去录入的话一定是小数据 !
对医疗大数据行业的发展预测
医疗大数据的市场机会,不在于如何挖掘、利用数据; 而是通过挖掘利用数据如何去改变现有的医疗模式。
通过医疗模式的优化去创造出更高的经济价值,并产生大数据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