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兴琳:“8万亿”来带办医机会 投资选择难

2014-06-16 10:02 ·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艾力彼做了两届民营医院的排名。在排名的过程中,我看到的变化是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现在数量比已经基本上持平:公立54%,民营45-46%;但是在床位数来讲,民营和公立的比例是公立360万,民营60万,这个差距是比较大的。

2014年6月14日,中欧第十届中国健康产业高峰论坛在上海召开。本次论坛的主题为“健康产业,健康发展”。以下是本次论坛与会嘉宾的精彩发言。


发言人:王兴琳 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艾力彼做了两届民营医院的排名。在排名的过程中,我看到的变化是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现在数量比已经基本上持平:公立54%,民营45-46%;但是在床位数来讲,民营和公立的比例是公立360万,民营60万,这个差距是比较大的。第三个差距是民营现在的床位使用率大概是50-60%。我走过很多,包括在百强的民营医院,它们应该是发展很好的,但是床位使用率仍然很低。但是在公立医院,床位使用率达到90%,甚至最高达到100%,最高的130-150%。发展得特别好的是江苏、广东、河北和河南。向着民营医院改制的例子有很多,公立医院在改制,原创的稍微多,60%不到。在百强的民营医院里面,70%是在东部发达地区,所以这个是第一个现状。

第二个是机会。今天上午的几个主题演讲的嘉宾已经讲得非常清楚了,所以我想机会是显性的,大家是看得到的。因为政策的利好让民营办医变得非常的热,从这个热我们看到的是民营医院的数量增加非常明显,从2009年到2014年,第二身份和待遇逐渐和公立医院平齐。嗅觉最灵敏的是资本,资本的多元化,包括有国企、央企、上市公司、境外资本,还有一些金融机构,他们都活跃在办医的路上。公立医院现在改制正在进行中,我们走到不同的医院都能够感受到院长对资本的一种需求,所以这个机会我觉得非常显性。尤其是通过皮尔泽的财富第五波,我们可以看到健康产业确实是一轮新的机会。很有趣的是,我看到做农业的刘永好在办企业,他们和莆田系的民营医院联合;做工业、建筑的王石和冯仑也在做医疗。在行业里面,复星、国药控股也在做医院。还有马云、柳传志也进入到这样一个行业,金融的更不必说。从这个角度上,我想大家可以看到8万亿带来的机会,机会非常显性。

我想跟大家说,要看到机会下面常常隐含的是危机和挑战。在这个危机和挑战中间,我觉得最担心的是8万亿不要成为新的GDP的追逐点。因为资金太多的进入,在这样的过程中间,我觉得挑战在于比如说资本如何选择医院,如何投。今天我看到很多的资本进来到健康产业,但其实很难选择,不知道怎么选医院。我们在分层对医院进行排名的时候,看到顶级的医院有很丰厚的资源,基层的医院有政府的投入,但是恰恰是夹在中间的这一层,其实这些医院的资源不够丰富,钱也不够,他们最需要寻求改变。第二个,公立医院在扩建,在扩建的过程中有很多的路径,比如说技术的入股、托管,还有通过租赁或者股份制改造等等,都属于可以投资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