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疫苗首获境外临床试验许可,49岁领导者陈薇今年晋升少将

2015-10-13 06:00 · 陈莫伊

据人民网报道,由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陈薇研究员带领团队自主研制的重组埃博拉疫苗,正式启动了在塞拉利昂的II期临床试验。这是中国研制的疫苗首次在国外获得临床许可,实现了在境外进行疫苗临床研究“零”的突破。


陈薇少将(左)

据人民网报道,由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陈薇研究员带领团队自主研制的重组埃博拉疫苗,正式启动了在塞拉利昂的II期临床试验。这是中国研制的疫苗首次在国外获得临床许可,实现了在境外进行疫苗临床研究“零”的突破。

据悉,陈薇团队在国内最早开展埃博拉疫苗研究;2006年,其重组埃博拉疫苗项目就获得了国家863计划支持。西非疫情暴发后,该团队在长期从事1976基因型疫苗研究的基础上,启动了2014基因型疫苗研究。项目随后在泰州医药城和浙江大学完成了中国人群和在华非洲人群I期临床试验,证明了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相关结果发布在《柳叶刀》杂志上。

陈薇团队研制的疫苗有三大特点:一是针对性强,是目前全球唯一进入临床的2014基因型疫苗;二是稳定性好,全球首创冻干粉针剂型,37℃环境下可稳定存储2周以上;三是安全性好,临床结果表明其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目前,该疫苗在非洲的第一次临床试验已经完成疫苗注射工作。


10月10日上午,第一名受试者在接受塞拉利昂当地医生注射中国研制的埃博拉疫苗。(图片来源:新华社)

49岁晋升少将

2015年7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隆重举行了晋升少将军衔仪式,总后首长向唯一的一名晋升女军官颁发中央军委习近平主席签署的少将军衔命令状。这名女军官就是清华大学化工系1991届研究生校友陈薇。

陈薇研究员是“生物危害防控”国家创新团队的学术领头人,多年来致力于生物防御和生物高技术研究。除上述在埃博拉疫苗领域的成就外,她还成功研发广谱抗病毒药物“基因工程人干扰素ω”,在抗击SARS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汶川地震期间担任国家卫生防疫组长,为“大灾之后无大疫”作出了重要贡献。

被推荐为“CCTV2015年度科技创新人物候选人”

10月11日,据央视网报道,基金委推荐陈薇为“CCTV2015年度科技创新人物候选人”。

推荐理由:其创新成果突破了关键核心技术 其创新成果产生了重大社会经济效益、显著改善了百姓生活

主要创新事迹:陈薇少将领衔的“生物危害防控”国家创新团队,研发出世界首个2014新基因型重组埃博拉疫苗,并作为“中国智造”的第一个“走出去”的疫苗,在西非疫区开展临床研究,为埃博拉防控奠定重要基础。

关于陈薇

陈薇,女,中共党员,1966年出生,浙江兰溪人。1988年浙江大学本科毕业,1991年清华大学硕士毕业,同年4月特招入伍,1998年军事医学科学院博士毕业。现任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全国人大代表,全国青联常委,全国妇联执委。

陈薇先后于2003年荣获第14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全军非典防治工作先进个人,2005年被评为“全军优秀地方大学生干部”,2006当选总后勤部“科技银星”,2008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9年获“求是”杰出青年奖,2010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1年获“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2014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荣立个人二等功2次、三等功2次。

本文综合自人民网、中国新闻网、清华大学化工系网站、央视网